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抗战第一大捷”日军阵亡不到二十?

 

发生于1932321日前后牡丹江宁安墙缝的抗日战斗,时隔八十多年再次掀起轩然大波。我国长期以来的一种说法认为,“镜泊湖连环战”首战“墙缝战斗”,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补充团700人利用极其特殊的有利地形和日军骄狂心态,以手榴弹为主要武器,在10小时战斗中毙伤日军3500人以上,而自己只牺牲7人。更有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在这里歼灭的日军多达七千多人。按照如此说法,林彪指挥的平型关大捷也逊色许多。

不久前,笔者王锦思从朋友处借阅到一本《满洲上海事变尽忠录》。这显然是此前诸多学者举证的诸多引文出处中,忽视的一个重要的证据。或许,个别学者可以对其真实性提出质疑,但是其参考性不容忽略。

日本《满洲上海事变尽忠录》1932915日出版,厚达1200多页,里面有许多日军高级将领题词,为日本“爱国会编簒部”编写。详尽记载了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东北和上海接近十个月时间里,死亡接近1400人,里面还有因肺结核、脑膜炎等病死亡的日军。绝大多数有详细简历、战斗描述和照片,以及给家人的信件,个别阵亡士兵的介绍甚至高达四千多字。

根据里面的描述,1932319日,鞍山独立守备步兵第六大队所属的部队,从敦化出发。一名日军当天给母亲写信1000多字,情真意切,似乎预见到了踏上不归之路。

21日,牡丹江宁安的南湖头(墙缝),日军鞍山独立守备步兵第六大队所属的部队,其中一股疑为三十六人,与抗日武装王德林军“五六百人”作战,“敌弹雨下”,由此可以看出战斗十分激烈,描述称日军作战“勇敢”,最后我军“败退”。

从简历上可以看到,古本一郎是“模范青年”,“沉着勇敢”,善于使用曲射炮,将山顶我军阵地要害部分命中“粉碎”。

酒向健三,对父母极尽孝道,救助部队所在地的东北贫民,尽管看似“沉默寡言”,但是善于“雄辩”,“奋斗努力”。

根据规定,日军阵亡当日,军衔晋升一级,以示褒奖。奈良“抗战第一大捷”日军阵亡不到二十?五八为阵亡级别最高的日军,军衔为曹长。根据记载,日军阵亡后第二天22日举行“荼毗”仪式,二字是梵语的发音,又有写成“阇鼻多”(du bi duo)。翻译成汉语的意思是火葬,尤其指僧人死后的火葬。日本信奉佛教,日军尸体焚烧也美其名曰“荼毗”,而后还举行追悼仪式,骨灰送回国内。

经过仔细查阅,在南湖头阵亡的日军如下:

鞍山独立守备步兵第六大队:奈良“抗战第一大捷”日军阵亡不到二十?五八、仓地顺太郎、片山作夫、村松金之助、酒向健三、古本一郎、中岛兼吉、八十富二、铃木元、古牧胜雄、辻新一。

关东军电信队:向山朝一、藤原长太郎。

西部太郎在南湖头战斗中负伤,后来在辽阳日军医院中病死,樱井广一负伤后在长春病死。

由此可见,日本记载在南湖头战斗中阵亡十三个人,负伤后在医院病死两人,合计死亡十五人。如果加上324日前后在距离南湖头不远的东京“抗战第一大捷”日军阵亡不到二十?城阵亡的伊藤七郎、本木雄二郎、石川长之助等日军,总共在3月下旬牡丹江宁安战斗死亡二十人左右,和我国部分记载的几千人大相径庭。我国部分新闻和学术表述津津乐道的日军指挥官天野,在此书南湖头战斗中根本没有涉及。

那么日本是不是对伤亡数字有所隐瞒?

经过仔细翻阅,发现里面有九一八事变当晚阵亡于沈阳北大营的日军新国六三、增子正男二人名单,这也和历史记录相吻合。也就是说,在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中的当夜,日军仅仅阵亡区区两人,在这本书中,日本也没有隐瞒这一数字。

本书也有阵亡于长春南岭的仓本茂等几十名日军的名单,日本也没有隐瞒这一数字。

本书也有阵亡于长春附近农安的佐藤久雄,日本也没有隐瞒这一数字。这也和以前的记载吻合。

难道日本刻意隐瞒、不让在南湖头打了胜仗的中国人庆功?

值得注意的是,此书也记录了中国抗战史学界了解不详细的伤亡情况。

比如1932412日在哈尔滨附近的成高子(日方称为万德号和大嘎哈),日军列车脱轨,阵亡二十人左右。目前已经证实,这次袭击是赵尚志组织策划的。

在齐齐哈尔附近的乌诺头车站,二十六名日军遭到我军几百人包围,阵亡接近二十人,几乎全军覆没。

根据此书记载,在珠河的乌吉密,日军阵亡二十一人左右。

如果日军隐瞒伤亡数字,为何不隐瞒中国人不掌握的战斗情况,那岂不是中国人更无法为新的大捷欢呼?如果是日本隐瞒了南湖头的失利,而不隐瞒其他战斗,原因究竟是为什么?难道日本真的那么惧怕南湖头的真相么?而1932年在整个东北的日军调动作战中,有几次超过三千人的规模?

中国的抗战研究和损失数字难以被同行认可,尤其不被国际上认可,值得我们反思。普京在纪念卫国战争胜利七十周年讲话上看轻中国抗战,简直让我们汗颜。希望有关学者解决这一历史疑案,不要再继续迷惑下去。

 

 

“抗战第一大捷”日军阵亡不到二十?

 

发生于1932321日前后牡丹江宁安墙缝的抗日战斗,时隔八十多年再次掀起轩然大波。我国长期以来的一种说法认为,“镜泊湖连环战”首战“墙缝战斗”,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补充团700人利用极其特殊的有利地形和日军骄狂心态,以手榴弹为主要武器,在10小时战斗中毙伤日军3500人以上,而自己只牺牲7人。更有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在这里歼灭的日军多达七千多人。按照如此说法,林彪指挥的平型关大捷也逊色许多。

不久前,笔者王锦思从朋友处借阅到一本《满洲上海事变尽忠录》。这显然是此前诸多学者举证的诸多引文出处中,忽视的一个重要的证据。或许,个别学者可以对其真实性提出质疑,但是其参考性不容忽略。

日本《满洲上海事变尽忠录》1932915日出版,厚达1200多页,里面有许多日军高级将领题词,为日本“爱国会编簒部”编写。详尽记载了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东北和上海接近十个月时间里,死亡接近1400人,里面还有因肺结核、脑膜炎等病死亡的日军。绝大多数有详细简历、战斗描述和照片,以及给家人的信件,个别阵亡士兵的介绍甚至高达四千多字。

根据里面的描述,1932319日,鞍山独立守备步兵第六大队所属的部队,从敦化出发。一名日军当天给母亲写信1000多字,情真意切,似乎预见到了踏上不归之路。

21日,牡丹江宁安的南湖头(墙缝),日军鞍山独立守备步兵第六大队所属的部队,其中一股疑为三十六人,与抗日武装王德林军“五六百人”作战,“敌弹雨下”,由此可以看出战斗十分激烈,描述称日军作战“勇敢”,最后我军“败退”。

从简历上可以看到,古本一郎是“模范青年”,“沉着勇敢”,善于使用曲射炮,将山顶我军阵地要害部分命中“粉碎”。

酒向健三,对父母极尽孝道,救助部队所在地的东北贫民,尽管看似“沉默寡言”,但是善于“雄辩”,“奋斗努力”。

根据规定,日军阵亡当日,军衔晋升一级,以示褒奖。奈良“抗战第一大捷”日军阵亡不到二十?五八为阵亡级别最高的日军,军衔为曹长。根据记载,日军阵亡后第二天22日举行“荼毗”仪式,二字是梵语的发音,又有写成“阇鼻多”(du bi duo)。翻译成汉语的意思是火葬,尤其指僧人死后的火葬。日本信奉佛教,日军尸体焚烧也美其名曰“荼毗”,而后还举行追悼仪式,骨灰送回国内。

经过仔细查阅,在南湖头阵亡的日军如下:

鞍山独立守备步兵第六大队:奈良“抗战第一大捷”日军阵亡不到二十?五八、仓地顺太郎、片山作夫、村松金之助、酒向健三、古本一郎、中岛兼吉、八十富二、铃木元、古牧胜雄、辻新一。

关东军电信队:向山朝一、藤原长太郎。

西部太郎在南湖头战斗中负伤,后来在辽阳日军医院中病死,樱井广一负伤后在长春病死。

由此可见,日本记载在南湖头战斗中阵亡十三个人,负伤后在医院病死两人,合计死亡十五人。如果加上324日前后在距离南湖头不远的东京“抗战第一大捷”日军阵亡不到二十?城阵亡的伊藤七郎、本木雄二郎、石川长之助等日军,总共在3月下旬牡丹江宁安战斗死亡二十人左右,和我国部分记载的几千人大相径庭。我国部分新闻和学术表述津津乐道的日军指挥官天野,在此书南湖头战斗中根本没有涉及。

那么日本是不是对伤亡数字有所隐瞒?

经过仔细翻阅,发现里面有九一八事变当晚阵亡于沈阳北大营的日军新国六三、增子正男二人名单,这也和历史记录相吻合。也就是说,在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中的当夜,日军仅仅阵亡区区两人,在这本书中,日本也没有隐瞒这一数字。

本书也有阵亡于长春南岭的仓本茂等几十名日军的名单,日本也没有隐瞒这一数字。

本书也有阵亡于长春附近农安的佐藤久雄,日本也没有隐瞒这一数字。这也和以前的记载吻合。

难道日本刻意隐瞒、不让在南湖头打了胜仗的中国人庆功?

值得注意的是,此书也记录了中国抗战史学界了解不详细的伤亡情况。

比如1932412日在哈尔滨附近的成高子(日方称为万德号和大嘎哈),日军列车脱轨,阵亡二十人左右。目前已经证实,这次袭击是赵尚志组织策划的。

在齐齐哈尔附近的乌诺头车站,二十六名日军遭到我军几百人包围,阵亡接近二十人,几乎全军覆没。

根据此书记载,在珠河的乌吉密,日军阵亡二十一人左右。

如果日军隐瞒伤亡数字,为何不隐瞒中国人不掌握的战斗情况,那岂不是中国人更无法为新的大捷欢呼?如果是日本隐瞒了南湖头的失利,而不隐瞒其他战斗,原因究竟是为什么?难道日本真的那么惧怕南湖头的真相么?而1932年在整个东北的日军调动作战中,有几次超过三千人的规模?

中国的抗战研究和损失数字难以被同行认可,尤其不被国际上认可,值得我们反思。普京在纪念卫国战争胜利七十周年讲话上看轻中国抗战,简直让我们汗颜。希望有关学者解决这一历史疑案,不要再继续迷惑下去。

 “抗战第一大捷”日军阵亡不到二十?

“抗战第一大捷”日军阵亡不到二十?

“抗战第一大捷”日军阵亡不到二十?

“抗战第一大捷”日军阵亡不到二十?

“抗战第一大捷”日军阵亡不到二十?

0

话题:



0

推荐

王锦思

王锦思

1138篇文章 264天前更新

王锦思,又名TA、小蜂、一开,吉林德惠人,定居北京,北京大学媒介专业研究生学历。粗通英语,懵懂日语,精通德语(家乡德惠语言)。收藏中国各地各种史料和日本侵华罪证、中日友好交流史料,首倡九一八全国鸣警报、国家级公祭英烈和死难同胞、朝鲜半岛暨世界和平签名。 专著《日本行,中国更行》、《超越日本》、《发现抗战》,中日港三地出版《活动家的证言》。 jinsiwang@126.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