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唐鸿胪卿崔訢
流失第一国宝如何诞生的

 
   吉林省敦化市“渤海广场”的崔訢像

在中国历史上为祖国的统一作出过贡献的历史名人中,唐鸿胪卿崔訢应当是非常重要的一位。唐代史籍有他713年持节出使,远赴辽东册封“渤海”的记载。现藏日本皇宫的“唐鸿胪井刻石”是他出使返京途中在旅顺黄金山留下的珍贵文物,29字刻文记录着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历史进程。

崔訢出任过“郎将”(正五品)、“华州刺使”(正四品)、 “鸿胪卿”(从三品)等要职。713年他就是在“郎将”这个职务上以更高的“鸿胪卿”衔出使渤海的。出使归来,卸去了“鸿胪卿”的高衔,可能是出使有功吧,他又担任了比较重要的“华州刺使”。他的父亲是崔昊。祖父崔行功,秘书监,唐高宗时吏部郎中,恒州,井陉人。崔訢兄弟三人,他最少,都有官职。大哥崔诚,文州刺使。二哥崔训,左金吾将军。

崔氏家族中有许多人出任过鸿胪卿的职务,是一个长期从事民政外交的世家。这也是他713年以鸿胪卿衔出使册封“渤海”的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次出使册封渤海的经历使他超越其他族人,成为崔氏民政外交世家中一个非常耀眼的代表。

崔訢的家族属于“博陵大房”崔氏。博陵,郡名,也称定州,今河北定县、井陉、蒿城一带。崔訢的伯父崔玄伟,武后、中宗时出任宰相。武则天时“擢拜中书令,封博陵郡公”, 子琚为“礼部侍郎”,“袭博陵郡公”。唐代诗人,贞元进士,写过《题都城南庄》诗,即世所传“人面桃花”故事的主角也称自己是“博陵崔护”。

山东清河和博陵大房是崔姓10大族系中的两大望族,仲牟是博陵大房的远祖。唐代为了抑制贵族的势力和影响,明令禁止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两大族同其他陇西李氏等“七姓”互为婚姻,可见崔姓势力之盛。“崔訢”属博陵大房崔氏。大房崔氏始于“崔连”,崔连“字景遇,钜鹿令,号大房。”崔连“生郡功曹绰;二子标监,标字洛祖,行博陵太守,生后魏镇南长史广,字仲庆,生元猷,元猷生当。”史书记为:--骃 --寔 --皓 --质 --赞 --洪 --廓 --颛 --懿 --连(大房)--功 --标 --广 --元猷 --当 --伯谦 --渊 --综 --行功 --昊 --訢 ,世系清楚,功勋显赫。

 

千里出使改写唐代地图

 
流失第一国宝如何诞生的

流失第一国宝如何诞生的



崔訢出使册封前----靺鞨,崔訢出使册封后----渤海

 

崔訢出使“册封”之前,“震国”是东北地区古老的靺鞨族所建立的地方政权。唐朝建立之后,加强了对东北地区的经略。开元年间,“震国”归顺。唐王朝派崔訢“持节”出使,“

册封”“震国”为“渤海”,从此每年向唐王朝谴使朝贡。可以说,从靺鞨到渤海,崔訢改写了唐代地图。

《旧唐书》郑重记载了崔訢713的这次出使

《旧唐书 渤海靺鞨传》记载: “睿宗先天二年(公元7 1 3 年),遣郎将崔訢往册拜祚荣为左骁卫员外大将军、渤海郡王,仍以其所统为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自是每岁遣使朝贡。”这就是千余年前,唐鸿胪卿崔訢出使渤海的本事。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崔訢以难得的“敕持节”的高规格出使渤海,说明了此行的重要。“敕”是皇帝批示。“持节”是批准使节团持“节”,代表皇帝。“敕持节”的使臣规格很高,相当于 “中央代表团”团长。

713 年深秋,正是飞花落叶满长安的时节,渭河水寒,灞桥柳瘦。崔訢一行人马手持节仗,肩负君王命。出八百里秦川, 越中原大地。沿着当年秦始皇东行泰山的路线,跋山涉水,晓行夜宿。至蓬莱,舍陆登舟。渡渤海,抵旅顺,溯鸭绿江北上。水陆兼程地到达“震国”的都城,今天吉林省的敦化市。圆满完成册封渤海的使命,为祖国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海东盛国-中国东北的靺羯民族和渤海政权

 流失第一国宝如何诞生的

渤海国(669年—926年)。始建于698年,大祚荣依照八卦的方位和唐王朝对他父王的旧封,称“震国”。也为后来的归附唐朝,打下了台阶。 713被册封为“渤海郡王”,后称渤海国,公元926年被契丹国所灭。传国十五世,历时229年。

渤海国发展时期全面效法唐朝文化文明,典章制度,城市规划,礼仪习俗,农业鱼牧,文字教育,创造出比较发达的民族经济和丰富的渤海文化的“海东盛国”,推动了东北边陲的发展建设,尤其是713年接受唐的册封,出现了中华大统一的历史局面,发展为著名的海东盛国。唐代诗人温庭筠《送渤海王子归本国》很好的描述了这种友好惜别的送行场面:“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 定界分秋涨,开帆到曙霞。九门风月好,回首是天涯。”渤海接受了盛唐的文化艺术,诗词歌赋,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以至于渤海赴日本使臣所表现的汉唐文化艺术,受到日本朝野的称赞。

应该说713年大祚荣审时度势的接受大唐的册封,对靺鞨民族和震国政权的延续发展起到了及其重要的历史性的作用和影响。渤海国鼎盛时期的疆域北至黑龙江沿岸及库页岛地区,东至日本海,西到吉林与内蒙古交汇处,南至朝鲜的咸兴。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三十余县。

渤海国的组成民族是粟末靺鞨,首领是大祚荣,长期发展过程中靺鞨伯咄、安车骨、号室等部的遗民和高丽国的残部等都依曾经依附归顺渤海。一直混合交融传递延续发展流传着,一直以渤海靺鞨人为主体,也一直以“渤海人”称之。到金太祖完颜阿骨打1114年在扶余得胜陀起兵反辽的时候,赶来参加的部武中,《金史》还明确记载着有“渤海八百人”,再一次延续使用了“靺鞨”大祚荣册封后“渤海”的名称。 渤海建立前,东北地区分散居住着许多大小民族部落,时分时合,呈现一种流动的变化的无序状态,谁的经济发达势力强大,就当一个时期的领袖,主导一个时期的发展。这其中粟末靺鞨发展的比较快,周边环境的压力也给了粟末靺鞨发展自强的动力。唐初,逐渐形成了粟末靺鞨和黑水靺鞨两个比较强大的部落联盟。

公元696年,契丹一部的首领李尽忠等杀唐营州都督赵文翙,这次边关反唐的动乱为粟末靺鞨族提供了创建民族政权的机会。长期以来,赵文翙依仗手中的权势,对管辖区内的少数民族的剥削和压迫日趋苛刻,激起不满、愤怒和反抗,终于导致李尽忠起兵反唐。居住在营州的粟末靺鞨人加入了反唐行列。武则天派曹仁师统率军镇压,大祚荣的父亲乞乞仲象和另外一位首领乞四比羽率众度过辽水东逃。唐朝对契丹实行武力围剿的同时,对粟末靺鞨采用了招抚政策,封乞四比羽为许国公,乞乞仲象为震国公。乞四比羽不相信唐朝有此诚意,拒不受命,结果被唐朝追兵所败。此时乞乞仲象在奔亡中病故,大祚荣代父而起,率所部继续流亡,降唐的契丹大将李楷固紧追不舍,两军相会于天门岭。骁勇善战的大祚荣,借助天门岭的复杂地形,生死关头率领部众以死相拼,竟然大败唐军,此次战役的胜利,为大祚荣赢得了以后发展建国的重要契机,乘着天门岭大捷的帮助,大祚荣摆脱了唐兵的追杀,大踏步急速后撤到今吉林省敦化的地方建国称王。

从长远利益和形势实力的考虑,大祚荣知道天门岭之战,是侥幸得胜,生存之道,不能以寡敌众,他不想和唐朝对抗,虽然自立为王,但仍然以唐封其父为震国公的“震”字作为国号,自称震国王,为以后得到唐朝的谅解、保护和册封,打下了深思熟虑卓有远见的伏笔。果然,不久武则天退隐唐中宗复位,加大了对关东的经略,派张行岌赴敦化,招抚大祚荣。祚荣首肯,随即遣子入侍,等待大唐王朝的正式册封。713年(唐先天二年)唐遣“郎将崔”摄“鸿沪卿”的职衔“持节”,以高规格的使节团,千里迢迢,跋山涉水远赴敦化,册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并且以其所统为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从此大祚荣去靺鞨号,以册封的“渤海”作为国号和族称,每年遣使朝贡。

大祚荣接受唐朝册封,是有远见卓识的睿智之举,对靺鞨民族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创建了渤海229年的历史,期间和日本有多次的交流,直到唐朝结束,渤海还存续了十数年,为契丹所灭。
 

大唐崔訢宣诏碑

流失第一国宝如何诞生的

由于多种原因,对历史文物“唐鸿胪井刻石”和历史人物“唐鸿胪卿崔訢”的了解,除了从事唐史、渤海史研究的很少一部分专业人员之外,其他人,包括唐鸿胪卿崔訢的后代人来说,已经是相当淡泊陌生,不甚了了。许多人不知道旅顺的黄金山有个唐鸿胪井刻石,不知道唐鸿胪卿崔訢千里出使,为祖国的统一做出贡献的事迹,也不知道这么珍贵的国宝今天飘零在日本皇宫。包括刻石故乡的大连人和旅顺人,不仅如此,就连专门介绍崔氏家族的“崔氏族谱”在说到崔氏名人时也少有片纸只字的介绍。说明历史和现实之间已经淡漠遥远。因此,许多崔姓的后代族人不知道崔訢的情况,数典忘祖,虽然不免有些令人遗憾,但也是情理之中,自然而然的事。      

“渤海”的第一个都城在旧国(今吉林省敦化),首领是大祚荣。大唐册封使崔訢出使前,这里的称呼是靺羯族的“震国”,崔訢册封后,这里就是归属大唐的“渤海”,每岁遣使朝贡。

为了纪念崔訢的这次出使,今天在敦化建有“鸿胪广场”,立有崔訢的塑像,手持节符,胸怀大唐,手指长安。广场的回廊上刻有渤海国的16位王的图像和唐代诗人温庭筠《送渤海王子归本国》一首诗歌,反应出渤海和中原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

 

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

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

定界分秋涨,开帆到曙霞。

九门风月好,回首是天涯。”

 

当初使臣崔訢宣布大唐诏书的靺鞨宫殿,现在已经不见踪影,地上几片残瓦頽墙,显示着历史的兴亡,徒增游人的慨叹。为了纪念崔訢“不畏艰险、不辱使命”远赴北国拓土封疆的历史功绩,今人在当年的宫殿遗址建立了“大唐崔訢宣诏碑”供后人追思怀念。

20121110日考察敦化“大唐崔訢宣诏碑”。左起王仁富、杨明谷(碑文书写)、李建树(碑文撰写)

推荐阅读

龙骧战略社区

龙骧战略社区“百万签名”——声援对日民间索赔和追讨被劫掠文物!   

王锦思,北京“锦标堂”堂主,倡议全国鸣警报、国家领导人和全体国民出席等内容的国家级纪念活动,赴日本皇宫追讨流失海外第一国宝——中华唐鸿胪井刻石,征集收藏展览研究孔子儒学、名人牌匾、抗日战争、日本侵华、中日友好、中俄关系、环境保护、爱情婚姻、鸿胪井刻石、德惠、长春、吉林、长白山、松花江、东北、北京、新疆、河北、内蒙古、西藏、海南等各地各种主题史料文物。系列著作:《发现抗战》、《图说抗联》、《发现东北》、《超越日本》、《日本行中国更行》《中国反日活动家的证言》(日文版)


0

话题:



0

推荐

王锦思

王锦思

1138篇文章 264天前更新

王锦思,又名TA、小蜂、一开,吉林德惠人,定居北京,北京大学媒介专业研究生学历。粗通英语,懵懂日语,精通德语(家乡德惠语言)。收藏中国各地各种史料和日本侵华罪证、中日友好交流史料,首倡九一八全国鸣警报、国家级公祭英烈和死难同胞、朝鲜半岛暨世界和平签名。 专著《日本行,中国更行》、《超越日本》、《发现抗战》,中日港三地出版《活动家的证言》。 jinsiwang@126.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