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作为对中国社会至今影响深远的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历来受到世人的景仰和尊重,千百年来,儒家文化一直牢牢占据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旧时的说书人偏偏对这位被尊为“圣人”嘲弄戏弄,甚至男男女女在孔子像前吸大烟,简直是大逆不道。足以说明鸦片的魔力如此强烈,使中国女人敢于冲破孔子的教导于不顾。

    有一张西方人克尔波恩拍摄的老照片,是四个年轻贵族女性和两个男性在一起吸食大烟,尤其强烈对比的是,后面居然是孔子像,孔子跨越时空低头看找自己的子孙做这种不合礼数的伤风败诉之事情,脸上放佛有些无奈和愤慨。尤其有戏剧性的是,一个少女手端圣贤书读得津津有味,或许心不在焉。

    摄影师克尔波恩不排除进行了充分地动员才说服这几个人为他表演,实现这个摆拍作品。尽管这样,克尔波恩出手必属精品 。当时鸦片跟香烟一样是全球合法的消费品,吸毒这个概念那时候还不存在,不光中国,全世界都在吸鸦片。

    当时中国有2500万人吸食鸦片,而其实,罂粟从唐朝时期就随着与中亚地区的交往进入中国,但长期以来,中国人始终把罂粟当成药用植物和观赏植物。作为罂粟的副产品的鸦片,直到19世纪,以英国人为首的西方人为了赚钱,才开始成为流毒全国的“杀人”利器。在档案馆展示的一幅照片中,可以看到当时的鸦片由洋商和帮会联合押运,完全成为了牟利的祸根。全国约有2500万人染上了烟瘾,每年的经济损失达85625万两白银,“这也是中国生产效率很低和中国人民十分贫穷的原因”。

    19世纪的清朝书籍这样记录鸦片吸食的痛苦:瘾至,其人涕泪交横,手足委顿不能举,即白刃加于前,豹虎逼于后,亦唯俯首受死,不能稍为运动也。故久食鸦片者,肩耸项缩,颜色枯羸(lei,二声)奄奄若病夫初起。—— 俞蛟:《梦厂杂著》面黄肌瘦,瘦骨如柴,痨病鬼

    有人调侃,不怪我们国人在清朝末期抽大烟,因为他们的最最崇拜的孔圣人也抽大烟,他才是真正的始作俑者,这都是《论语》上有记载的。调侃地依据是据说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者,是丘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你们(颜回子路他们几个,孔子的得意门生)以为我有瘾(抽大烟有瘾)吗?当然没有啊!我没有足够的钱给你们,这才是我孔丘的为人啊!很明显我的烟瘾还没有下去,怎么还能给你们啊!就是啊,烟瘾犯得时候有多么的痛苦啊,就是修为再高的人也阻挡不住啊!该人继续调侃,《论语》上还有可以证明孔子是一个瘾君子的,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贾之哉!贾之哉!我待贾者也。”这句话有可以证明孔老二是个烟鬼,这句话这样是理解的:子贡说,我这里有一块玉,是把它藏起来收藏呢还是把它卖了呢?孔子说把它卖了,买了,我等卖家好久了啊!这句话不仅可以说明抽大烟可以败家也可以传染的啊!孔子可是鲁国的大夫啊,怎么可能会没有钱呢,可是他确实没有钱了啊,怎么回事呢,是因为抽大烟啊,这是害己,他自己抽大烟败家不说还把他的弟子传染上了这是害人,于是乎他和他的门徒去其他国家开始洗黑钱,开始了他们的各国行骗这就是历史上的著名的周游列国。

    过去的说唱艺人不仅不敬这位名满天下的孔子,还在行艺过程中编排了不少显然有损圣人形象的段子。插科打诨、嬉笑怒骂,本来就是民间艺人的拿手好戏。最脍炙人口的当数马三立传统相声《吃元宵》了。

    那是1942年的冬天,马三立在济南府的一个戏园子演出。这天刚刚下过一场大雪,外面行人寥寥,园子里却是座无虚席,台上吹拉弹唱,好不热闹。台下有客人花钱点“活儿”,点的正是《吃元宵》这个段子。马三立早就注意到台下坐着的这衣着考究的三男一女有点不同寻常,他只认得其中有当地的警察局长和夫人,旁边还有一瘦高个,另一位则正襟危坐,旁若无人。眼见前台老板毕恭毕敬诚惶诚恐的样子,马三立不明就里,当然也没法儿打听。

    说起来,《吃元宵》这个段子纯粹就是拿至高无上的孔大圣人寻开心的,不仅在《论语》上找“包袱儿”,还把孔子描绘成了又是抽大烟又是扎吗啡的瘾君子,一身衣物和家具全都送了当铺,直穷得好几天揭不开锅了。演到孔夫子带着弟子子路、颜回上街找饭辙的时候,马三立故意扎着两只细胳膊两边摇晃,说孔圣人肚里好几天没食儿,这么走才“稳当”,台下立马笑开了。

    段子的“底”是说孔子故意把人家小吃店门口的招牌“江米元宵桂花果馅一文钱一个”的“一”字当中添了一竖,然后大摇大摆地带着弟子进店吃元宵,最后撂下一个老钱抬脚就走。小伙计不干,双方争吵起来,掌柜的出来了,孔圣人还大言不惭地说:“告诉你吧,这还是读书人笔下留情。不然,一竖上边再添一撇,一文钱就吃一千啦!”

    马三立将这个艺人杜撰的荒诞故事表演得着实精彩,他越是装得一本正经、假斯文又装傻充愣、蛮不讲理,台下观众越是看着可乐。马三立一边使活,一边注视着台下那桌茶客的反应,只见那个瘦高个听到一个“包袱儿”就拿手指着旁边那位穿西装的男子,又是摇头又是拍大腿的,笑得是一塌糊涂。

    节目演完了,马三立下台来谢赏。这才知道,点活的瘦高个竟是县长,赶忙拱手致谢。乐不可支的瘦高个一指旁边西装革履举止斯文的那位,故意神秘地问道:“知道他是谁吗?”不待回答,又道:“不知道吧?他就是孔夫子的七十七代孙,袭封衍圣公的孔德成!”

    “啊!?”马三立差点没吓得坐地上,连忙一迭声地赔礼道不是,心里更恨那个存心拿艺人开涮的县长。孔德成的表情倒是很平静,微微一笑,说:“没事,这只是笑话,笑话嘛。”当然,他满心的不痛快或许不便当面发作也未尝可知。

    回到后台,摸着怦怦直跳的胸口和吓出的一脑门子冷汗,马三立心想:看来,以后这《吃元宵》的段子可不能到哪儿都使了,尤其这圣人故里戏孔子的罪名可担不起啊。

    吸食大烟,不单纯是不听圣贤话那么简单,还给身体带来危害,国将不国,大败而归。
清朝女人敢在孔子像前吸大烟


推荐阅读:

美杜莎蛇身人震惊世界

龙骧战略社区

 

    王锦思,北京“锦标堂”工作室,首倡九一八全国鸣警报、国家领导人出席等内容的国家级纪念抗战活动,征集收藏东北、北京、孔子儒学、中俄中日关系等主题史料文物。


    王锦思系列著作:《发现抗战》、《图说抗联》、《发现东北》、《超越日本》、《日本行中国更行》。购书网址:孔夫子网:www.kongfz.com,当当网:www.dangdang.com


   请您关注王锦思新浪微博http://weibo.com/wangjinsi918

   王锦思邮箱jinsiwang@126.com

话题:



0

推荐

王锦思

王锦思

1137篇文章 1年前更新

王锦思,又名TA、小蜂、一开,吉林德惠人,定居北京,北京大学媒介专业研究生学历。粗通英语,懵懂日语,精通德语(家乡德惠语言)。收藏中国各地各种史料和日本侵华罪证、中日友好交流史料,首倡九一八全国鸣警报、国家级公祭英烈和死难同胞、朝鲜半岛暨世界和平签名。 专著《日本行,中国更行》、《超越日本》、《发现抗战》,中日港三地出版《活动家的证言》。 jinsiwang@126.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