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1896年,沙俄诱迫清政府与之签订《中俄密约》和《中俄合办东省铁路公司合同章程》,攫取了西伯利亚大铁路中国段(中东铁路)的建筑权。约定允许俄国在黑龙江、吉林两省修筑铁路直达海参崴,该铁路由华俄道胜银行承办,其详细合同由中国驻俄公使与华俄道胜银行商订并约定无论战时或平时,俄国均有权通过该铁路运送军队和军需物品。此后,俄国获得了使西伯利亚大铁路穿过中国领土直达海参崴的特权。自此沙俄侵入东北,攫取中长铁路筑路权,在长春城建起俄国人居住区。1899年,中东铁路修到了长春,长春沦为俄国中东铁路附属地。1900年4月,沙俄几乎完全控制了我国东北地区的交通命脉。

    吉林省城在1900年6月末组织义和团。7月18日,俄人在长春西小孤榆树地方修筑的房屋被义和团烧毁。7月20日,长春城内天主教堂、城外耶稣教堂以及二道沟俄国火车站房先后被义和团焚毁。7月25日起,吉林省城义和团烧毁朝阳街教会开办的施医院,迥水湾子天主堂,魁星楼东天主堂瓦房13间。27日,义和团又将团山子耶酥教堂等焚毁。

    7月29日,吉林将军长顺接到清政府于7月22日发布的出卖义和团的上谕后,便对义和团运动采取镇压和破坏政策。不久之后,吉林将军长顺正式宣布遣散义和团。由于盛京和吉林两将军对义和团所采取的血腥镇压政策,吉林的义和团运动最终彻底宣告失败。

    然而俄国在中国的好景不长。于1904年的日俄战争中惨败,于是取胜的日本通过各种手段,不断对长春进行侵略,并于1906年在长春设立了日本领事馆。1907年,日本修建了长春火车站。1907年8月起,日本在长春头道沟与二道沟之间买下5.6平方公里的土地,开始修筑火车站,即现在的长春站,最初称为长春停车场,伪满初期称新京站,一些老长春市民大都称之为头道沟车站。随后日本在长春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企图将长春据为己有。并对长春人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压迫与残害。并于九一八事件后正式对中国进行大肆侵略,期间在长春建立了细菌实验室,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万人坑”,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文化方面,受闯关东的影响,自1900年到1930年间,关内每年都有数十万贫民流入东北,部分定居长春。因此,中原的汉族风俗文化在东北传播,被土著居民所接受,以满族为主体的土著风俗逐渐被同化。而中原文化,由于脱离了“母体”的纽带以及环境的改变,也在逐渐发生变异。两种不同风俗文化不断进行整合、调适,最终形成了长春乃至东北地域新型关东风俗文化 

1911年的长春什么样?


1911年的长春什么样?

火车站
1911年的长春什么样?

火车站停车场
1911年的长春什么样?

当时的火车
1911年的长春什么样?

城内全景
1911年的长春什么样?

1911年的长春什么样?

关帝庙边的商贩
1911年的长春什么样?

关帝庙边
1911年的长春什么样?

关帝庙边的贫民住宅
1911年的长春什么样?

6.24关帝庙祭祀
1911年的长春什么样?

南岭
1911年的长春什么样?

街上的蒙古人
1911年的长春什么样?

街上饭店
1911年的长春什么样?

城外的小庙
1911年的长春什么样?
 
广告牌
1911年的长春什么样?



1911年的长春什么样?
 
商人家庭
1911年的长春什么样?

城内饭店
1911年的长春什么样?

满人家

推荐阅读:

民工娶到大学美女的泡妞方法

美杜莎蛇身人震惊世界
龙骧战略社区

 

王锦思系列著作孔夫子网:《发现抗战》、《图说抗联》、《发现东北》、《超越日本》、《日本行中国更行》www.kongfz.com

 
王锦思系列著作当当网:《发现抗战》、《图说抗联》、《发现东北》、《超越日本》、《日本行中国更行》www.dangdang.com


       王锦思长期征集有关名人、东北、北京、历史、中日、中俄、铁路有关珍贵档案、文件、信札、字画、照片、图书、杂项等史料文物。信箱411244979@qq.com

 

    王锦思,北京“锦标堂”工作室成员。首倡九一八全国鸣警报、国家领导人出席等内容的国家级纪念抗战活动。收藏东北、北京、孔子儒学、日本侵华、中日友好等主题史料文物。王锦思著作:《发现东北》《图说抗联》《发现抗战》《超越日本》《日本行中国更行》

 

   请您关注王锦思新浪微博http://weibo.com/wangjinsi918

   王锦思邮箱jinsiwang@126.com
话题:



0

推荐

王锦思

王锦思

1137篇文章 1年前更新

王锦思,又名TA、小蜂、一开,吉林德惠人,定居北京,北京大学媒介专业研究生学历。粗通英语,懵懂日语,精通德语(家乡德惠语言)。收藏中国各地各种史料和日本侵华罪证、中日友好交流史料,首倡九一八全国鸣警报、国家级公祭英烈和死难同胞、朝鲜半岛暨世界和平签名。 专著《日本行,中国更行》、《超越日本》、《发现抗战》,中日港三地出版《活动家的证言》。 jinsiwang@126.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