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国的外交部长,应该是会外语的,无论是英语日语俄语或者西班牙语朝鲜语柬埔寨语,起码要会一门。自然,本国话是母语,不用多说也应该信手拈来。但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偏偏在民国时候,有位中国的外交部长竟然不会中国话,他就是“铁腕外交家”陈友仁。
1878年,陈友仁出生于西印度群岛的特立尼达,祖籍广东顺德。父亲曾参加太平天国运动,并是东王杨秀清身边的贴身侍卫,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外逃中美洲。特立尼达为英国殖民地,陈友仁从小接受英国教育,在当地很著名。陈友仁对于商业经营也颇有眼光,他投资于几个可可种植园,还购买了油田。不过,陈友仁并不满足于特立尼达狭小的天地,他习惯于每年到英国伦敦去度假一次。在伦敦,陈友仁结识了许多中国留学生朋友。1911年,陈友仁迁往伦敦,就在这一年,武昌起义爆发,当时正在伦敦的孙中山发表演说,激励陈友仁返回祖国,而这个时候,他还不懂中文和中国国情,但对英国历史和西方法律很熟悉,这在中国是奇缺的人才。
陈友仁在北京袁世凯政府的交通部担任法律顾问。1914年辞职创办了一份英文报纸——《京报》(Peking
Gazette),经常发表与政府不同的意见。1918年5月,陈友仁因发表批评段祺瑞的文章《出卖中国》以妨碍公务罪被捕入狱四个月,报纸也被查封。陈友仁出狱后立即南下广州,取得了孙中山的赏识,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及外交顾问。孙中山的实力很弱,只在广东一个省得到靠不住的支持。陈友仁变卖了在特立尼达的全部产业来资助孙的事业。
孙中山评价说,中国只有三个半精通英文者:一个是辜鸿铭,一个是伍朝枢,另一个就是陈友仁。1919年,陈友仁曾代表广东军政府参加了巴黎和会。
由于表现突出,1926年,陈友仁出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陈友仁上任后发生了一起突发事件,1927年英国水兵在汉口枪杀中国群众,陈兵威胁。陈友仁召见英国驻汉口的总领事,严词要军队撤回到兵舰上去,否则“中国人民有力量把这块地方变为无用的沙漠”!第二天一早,国民政府接收租界内全部行政机构,光复汉口英租界和九江英租界,创造了弱国取得外交胜利的神话。
1931年,汪精卫、孙科在广州另组政府,于是陈友仁回国,出任广州政府的外交部长。不久宁粤合作,蒋介石下野,6月1日陈友仁继续出任中央政府外交部长。但一个月后便辞职赴上海。
1938年,陈友仁前往香港居留。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陈友仁为日军拘捕,转押上海软禁。1944年5月病逝于上海。1949年以后,陈友仁的遗骸被移葬到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
推荐阅读
王锦思邮箱jinsiwa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