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伪统治下的夜幕下的哈尔滨,发生了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恐怕谁说不清楚。1933年8月24日午夜,在哈尔滨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蒙·开斯普绑架案”,又称“马迭尔绑票案”。 就是马迭尔宾馆老板的儿子西蒙·开斯普,这位犹太富二代被绑架撕票,究竟是谁这么凶残?目的又是为了什么?让我们先从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国际化历史说起。
1901年,沙俄在东北修建的中东铁路临时通车,欧亚经济、文化往来更为密切。就在这一年,俄籍犹太人约瑟夫·开斯普作为沙俄骑兵团的军官来到中国,于1906年开始修建远东最豪华的马迭尔旅馆,正如《哈尔滨指南》1931年俄文版广告中所述“马迭尔旅馆拥有最豪华的舞厅及餐厅,最现代、最舒适的客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占领哈尔滨,约瑟夫·开斯普经营着大珠宝店,并且是马迭尔饭店唯一的主人,又担任许多联营电影院的首席董事。外界传说他的财产数百万,敛财的手段和方法出神入化。日本人希望用象征性的付款买下印钞机一样的“马迭尔”,但是约瑟·开斯普开出100万的高价,这让日本人恼羞成怒。因为哈尔滨,一点点地成为日本人在远东地区极为重要的情报中心、战略中心、殖民地,需要一座国际化酒店来点缀日本的殖民统治。
1931年5月,白俄流民成立“俄国法西斯党”,其总部设于中国大街125号,以反苏为宗旨,极力排犹。日军侵占哈尔滨后,立刻依附于日本宪兵队。1932年,成立了打手组成的黑衫队特别部,绰号“满洲黑手党”。日本人中村是法西斯党的顾问,党魁是康斯坦丁·罗扎耶夫斯基,是日本宪兵队和特务机关的走狗,直接参与筹划了马迭尔绑票案,后于1946年被苏联执政当局枪毙于莫斯科。这个组织策划了一系列绑票杀人勒索案,主要针对犹太富商。被绑架并且撕票的,有中央大药房的老板科夫曼,以及中国大商人穆蔚堂等。其中最著名的绑架案伸向了哈尔滨最有名的马迭尔宾馆老板约瑟夫·开斯普的儿子。
约瑟夫·开斯普知道自己面临的危险,就采取了一定的保护的措施。两个儿子在法国读书,长子就读于法国巴黎大学,次子西蒙·开斯普在法国巴黎音乐学院钢琴专业深造,都加入了法国国籍。老开斯普灵机一动,把马迭尔旅馆、影院的产权转移到儿子的名下,并高悬着法国的三色旗,以示神圣不可侵犯。最后,他还通知法国驻哈领事雷诺,一旦他的生命和财产遭到威胁便要及时采取行动。这一系列的举动,只防君子,难防小人,为所欲为的日本侵略者和白俄根本不放在心上。
日本特务机关长小松原道太郎找到国际间谍范斯白,询问约瑟夫·开斯普的情况,并明确表示,国旗并不能阻止我们想做的事。范斯白与约瑟夫·开斯普有一定的交情,把信息透漏给了他。约瑟夫·开斯普深知自己很可能会遭绑架,便精心制定了一套防范措施。在马迭尔旅馆底层门窗上都安装了粗铁栏杆,俄国武装警卫人员在房前屋后巡逻,像一所堡垒。平常出行,保镖总是形成一个警戒圈。
但是,约瑟夫·开斯普保护网上留下了一个漏洞,那就是他的小儿子。1933年,西蒙·开斯普才24岁,高大俊美,在结束了巴黎音乐学院的学习后,趁学院放假立即来到哈尔滨,作为一个职业钢琴演奏家初次露面。老开斯普十分溺爱西蒙,期望成为一个超过帕德列夫斯基的艺术大师。他不惜一切代价,在哈尔滨、大连、上海和东京最上等的剧院为儿子安排演奏会。老开斯普警告西蒙,作为一个富有的犹太人在哈尔滨是危险的,不带随从外出时务必当心,特别是在夜晚。西蒙对这些话置若罔闻,继续自己的夜生活,觉得父母多此一举。而他,毕竟是一个法国公民,有资格享受他的法国护照所宣布的一切保护。
1933年8月24日,西蒙·开斯普和一个名叫莉迪娅·切尔涅茨卡娅的女友,参加了一个朋友组织的晚会。年轻浪漫的他不谙世事,不了解哈尔滨的夜幕有多深,有多恐怖。
深夜,在马迭尔旅馆吃过夜宵后,西蒙·开斯普开着卡迪拉克轿车送女友回家,汽车来到了在面包街109号莉迪娅的家门前。由于西蒙·开斯普明天就要动身去大连演出,所以莉利迪娅并没有马上下车,正在卿卿我我的时候,车门被拉开,一只冰凉的手枪顶在西蒙·开斯普的脑袋上。凯迪拉克轿车载着小开斯普和莉迪亚一路狂奔,来到了比利时街(今比乐街)附近,莉迪亚被释放并被要求带话给约瑟夫.开斯普,提出来要赎金30万。西蒙·开斯普被从车里拖出来,蒙上眼睛,塞进另一辆汽车里,被押解到哈尔滨香坊的一个藏匿地。
就这样,在日本侵略者主导下,日俄中等多国阴谋分子导演了这起绑架案。
对于价值连城的马迭尔宾馆的老板来说,30万元并不是个大数目。但是绑匪和幕后的日本人失算了,他们错误估计了形势,看错了金钱在老板约瑟·加斯普心中的位置。像许多个犹太富商一样,约瑟·加斯普固然善于理财赚钱,却十分吝啬,居然惜金如命,不肯交纳赎金,一度被传为笑谈。不仅如此,他还忽略了绑匪的残忍,立刻把所发生的事通知了警察机构,并要求法国领事馆干预此事,还对报界宣布,说他决不支付分文金钱,因为没有人敢伤害他的儿子。
第二天,副领事艾伯特·沙邦亲自去见伪哈尔滨警察厅长,递上一张控告和绑案有关人员的呈文以及康密萨兰科供状的副本,希望能够按照康米萨兰科提供的供词来抓捕绑匪,解救人质。
但是顽固的日本人和绑匪们根本不在乎,没有起到效果。
当日本宪兵队明确知道约瑟夫·开斯普的态度后,中村沉静地说到:“从此老开斯普不能再见到他的儿子是活的了,纵然他付出一百万”。小开斯普无法生还的理由有许多,因为他和中村及日本宪兵军官谈过话,知道绑架他的俄匪后面,有日本人操纵。约瑟夫·开斯普始终拒付赎金看来是十分清醒的。否则,不仅失去赎金,最终还是要失去儿子的。
由于逃离哈尔滨的绑匪康米萨兰科在绥芬河被当地警务机关拘捕,并且被押到了哈尔滨铁路公安局审讯。审讯中,康米萨兰科交代复述了这期绑架案的前后情况,共有7名俄罗斯匪徒参与了绑架。而当时日本政府上层,正在酝酿榨取犹太人财富的“河豚计划”,为了不因小失大,指示哈尔滨特务机关“终结此案”。
1933年11月28日,根据密探的汇报,绑匪比斯鲁可和赛亚兹夫在哈尔滨车站被哈尔滨铁路警察抓获。
找到了西蒙·开斯普的尸体时,已经是12月3日了。尸身覆盖着薄薄的泥土,在一个浅坑中露出四肢,景象惨不忍睹。95天的禁锢,严酷的私刑,使这个24岁的高大青年只剩下一副骷髅,零下30多度的严寒,冻裂了他的面颊、鼻子和双手,双耳被割去。在长达几个月的监禁中,西蒙·开斯普不曾洗澡、修面和理发,尸身上积满尘埃和污垢。
世界上少了一个犹太人,也更少了一位杰出的钢琴家。
日本殖民者矢口否认参与了这次绑架,但是事实的确如此,大批犹太人不再信任他们,开始逃往上海,将这一恐怖的故事告诉周围的人。日军初入哈尔滨的野蛮行径,逼走了差不多七成的犹太人。
约瑟夫·开斯普此时早已离开他的伤心地——哈尔滨,去了巴黎,他把儿子的遗骸运回法国,又按照犹太民族的习俗在哈尔滨为儿子建了一座墓碑。后来他在巴黎抑郁而死。
马迭尔宾馆在1934年遭日伪军队的残酷破坏,开始衰败。1946年,哈尔滨解放后,马迭尔被改为中共中央东北局招待处。文化与政要名人,开始更多的出入这个地方。90年代后期,马迭尔走上了多元化的发展道路,焕发出新的光彩。可以说,没有哪一栋建筑历史上的沧桑与风光,可以和“马迭尔”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