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高价国宝拍卖品曾被日本掠夺?
王锦思
不久前,北宋书法家黄庭坚的《砥柱铭》在北京拍卖出了4.368亿元的天价,创下中国艺术品成交的世界纪录。
笔者王锦思在拍卖现场见证了这件国宝的拍卖瞬间,感受到了惊心动魄的奇迹过程,更为神秘的拍卖者强大的资金实力震撼不已。
不为人知的是,《砥柱铭》之前藏于日本,而且只是浩如烟海的珍藏在日本的中国国宝级文物之一。这件国宝如何到达日本的,有些媒体并没有明说,更使黄庭坚的《砥柱铭》充满了神秘色彩。其实也不妨大胆怀疑,小心求证。在错综复杂的20世纪上半期,黄庭坚的《砥柱铭》流失到了日本,是否为日本侵华时期被掠夺而去,我们有理由作出这种猜想。即使不是侵略掠夺,也是中国多灾多难的客观环境使得国宝无奈的离开祖国。
民国时期,日本趁中国战乱大量低价购进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品,客观上使一批珍品得以保存完好。据悉,大概在上世纪初,《砥柱铭》从广东流入上海,被南京人伍福购得。不久又流入日本,被私立博物馆有邻馆收藏。有邻馆藏有从殷代至晚清近4000年间大量中国艺术瑰宝。比如早几年拍卖的怀素《食鱼帖》、米芾《研山铭》都从此处流出。黄庭坚另一佳作《李白忆旧游诗》是有邻馆的镇馆之宝。
一方面购买,一方面掠夺,是造成大批中国文物还在日本的重要原因。日本侵略使中国文化古迹损害巨大,毁坏古迹741处,抢劫图书和手稿300万册、文物360万件,另1870箱,“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也被掠走失踪。1937年,日本实行“金百合行动”,在南京至少掠夺6000吨黄金,东史郎等日军到处搜刮名人字画、古玩。流失海外的3万枚甲骨片,就有1.3万枚被掠至日本。中国作为战胜国,仅仅收回了从周口店出土的10箱化石、3.5万余册古书以及张学良将军收藏的绢制古画58卷。现代统计海外失落名画已查录的有2.3万件,其中在日本的就有1/3。
近年来,台湾所藏文物回归大陆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不为人注意的是,比台湾所藏祖国文物还要浩瀚的国宝级文物仍在日本束之高阁。从近年大众文化热可以看到,人们带有一种浓厚的怀旧情结。
如果黄庭坚的《砥柱铭》是被掠夺到日本的,根据有关国际法,是应该索赔无条件追讨的。而重新从日本重金购进,错失了法律上讨还的机会,使得侵略的罪责幸运逃避,更是中国人前后七十多年的两重损失。笔者王锦思认为,在中国人自豪国宝天价出现的同时,中国人其实亏大了,做了两次冤大头。
笔者王锦思认为,针对不同性质的文物应该区别对待,比如被日本掠夺的文物,应该根据有关国际法则进行追讨索赔,要求日本给予相应的赔偿。对于以和平方式被日本购买的中国文物应该友好协商,以购买、展览等方式促使其回归,也是中日关系改善的良好契机。
王锦思
王锦思,吉林德惠人,定居北京,北京大学媒介专业研究生结业。做过记者、歌手,收藏中国各地各种史料和日本侵华罪证、中日友好交流史料,进行中国问题、国际关系、抗日战争和中日关系的业余研究,首倡九一八全国鸣警报、国家级公祭英烈和死难同胞。专著《日本行,中国更行》、《中国的跛足危机》、《中日何种关系》、《发现抗战》。如需转载发表请联系jinsiwang@126.com QQ411244979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