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锦思
对于崔永元的《我的抗战》,我觉得很有价值,其中存在的部分瑕疵,我也提出批评,并得到崔永元和《我的抗战》栏目组的反馈,难能可贵的是崔永元表示歉意和谢意。
2013年1月笔者出版一本解放军出版社的《图说抗联》,详细解读探索了关于抗联的诸多问题,也有不甚严谨的地方。但是本书没有谈及崔永元的《我的抗战》,而是在一篇名为《崔永元“我的抗战”误读抗联》文章有所涉及。
崔永元《我的抗战》提到:“据不完全统计,抗战中,东北抗联牺牲的军长级以上官员达177位,其中包括杨靖宇、赵尚志、陈荣久、陈汉章、王亚臣等抗日名将;牺牲的师级以上将军达101位,剩下的当中有40多位失踪或叛变。”我认为,抗联“根本没有叫陈汉章、王亚臣的,而是陈翰章和汪亚臣,两个著名抗联将领的名字都被搞错了。”同时,牺牲的“军长级以上官员达177位”,而牺牲的“师级以上将军达101位”,难道军长牺牲的比师长还多吗?况且,用官员来指代军长并不严谨。
后来,抗联史专家王晓兵来信指出,“抗联将领王亚臣的名字并没有搞错”,“王亚臣”是抗联将领汪雅臣的别名(见马彦文编著《东北抗日联军名录》第286页,黑龙江省但是研究室,2005年内部出版)。因此不能武断地认为“根本没有叫……王亚臣的”。另外,抗联将领陈翰章的名字只不过是写错了一个字,即把“翰”字错写为“汉”字(二者是同音字的)。把“人物名字写错一个字”的错误说成“根本没有叫这名字的个人”的错误,这种批评是欠准确的。
对于王晓兵的仔细认真态度表示感谢和钦佩,确实不能武断认为把“人物名字写错一个字”的错误说成“根本没有叫这名字的个人”。但是把一个著名将领的名字写错即使公众知道这个人是谁,但也是不尊重和错误的。从法律上来讲,写错一个字也不能认为产生法律效用,哪怕只有一字之差,或者只差一个笔画。以此类推,做历史做学问一样如此。
而“王亚臣”是抗联将领汪雅臣的别名,这个笔者以前确实没有了解。不过,最广为人知的还是汪雅臣,而不是“王亚臣”。从教育传播角度上看来,最好选用汪雅臣,而不是“王亚臣”。就像在一个公众传播平台宣传辛亥革命领导人、中国民国国父是孙载之一样。公众就会疑问,孰为孙载之。其实孙中山,本名孙文,谱名德明,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因此,崔永元《我的抗战》最好选用汪雅臣这个名字。如果在用“王亚臣”之时,也最好标注“汪雅臣别名”,以免造成歧义。当然,我也不能因此断言抗联“根本没有叫陈汉章、王亚臣的”。
至于我对崔永元《我的抗战》其他批评是否完全正确,容日后详细甄别。但是对于我由于措辞不严谨,在“王亚臣”名字使用上带来的歧义,在此向崔永元《我的抗战》剧组和编写组表示道歉,并向抗联史专家王晓兵表示诚挚谢意。
王锦思,精通“德语”(家乡吉林德惠语言),北京“锦标堂”工作室成员,关注广泛,游历中外,著作多部,喜欢串门、唠嗑、收藏等。
王锦思著作:《发现东北》《图说抗联》《发现抗战》《超越日本》《日本行中国更行》当当网htt p://www.dangdang.com孔夫子旧书网http://search.kongf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