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日本馆为何观众多作者:王锦思
上海世博会各个国家馆中,日本馆是除中国馆以外,观众最想参观的外国馆之一。这大概源于日本这个主办过4届世博会、以高新科技见长的岛国拥有成熟的参展经验,带来的高科技以及人性化情节化的宣传,还把中日关系巧妙地融入其中,因此吸引了众多中国游客,显然这和“亲日”、“哈日”是没有关系的。
笔者王锦思近日前往世博会参观,由于排队时间太长,世博园太大,不可能每个馆都去,因此选取了中国馆、日本馆、韩国馆参观,中国馆由于要早晨预约,人员超多,只能遗憾放弃。而不论是排队参观,还是媒体采访预约,日本馆都异常火爆,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据说,沙特馆展示了高科技imax立体屏幕,吸引了众多的参观者。但是显然,这一屏幕并非沙特发明也非沙特制造,而日本馆的科技几乎都为自己拥有,是完全凭一己之力吸引了众多游客。不过,进入日本馆需要耐心等待,笔者这次排队长达2个小时时间,这个时间也不算最长的,据说有人曾经排队4个小时才能够进入。 日本馆“紫蚕岛”的造型是借鉴中国古代建筑,名称从近3600个中国人所取的名字中挑选出来的。馆外覆盖超轻的发电膜,采用特殊环境技术,是一幢“像生命体那样会呼吸、对环境友好的建筑”。从炎热的室外走进日本馆,感觉分外凉爽,这正是日本馆“会呼吸”的奥妙所在。馆内通过实景再现和影像技术,展现2020年的未来城市生活,介绍日中两国的文化渊源、与自然共生的日本人生活、充满活力和时尚的日本当代城市、为解决水资源和地球环境问题而开发的先进技术,以及守护自然的市民活动。 乘坐电梯缓缓上升前行,经过一段鉴真东渡、日本遣唐使等人物典故的介绍,通过灯光和微黄画像的烘托,中日两国源远流长的交流史展现其中。这些由一位位历史先驱用心灵和信念写就的传奇,历经千余年,仍然拥有激荡人心的力量。 来到现代的日本,浓重的科技氛围便扑面而来。“解剖”过的充电汽车、次世代本田支线喷气机模型、将下水道污水净化为饮用纯净水的最新设备、将海水处理为淡水的反浸透膜、发电地板和发电窗,每一项尖端技术产品都引来游客驻足观赏,从中得到科技知识的熏陶。 有一个独立性的“森林”空间,一整幅“超写实”巨幅照片高6米、宽27米。拍摄这幅照片的相机不仅能精确识别笑脸,还能清晰地拍出远处树叶上蝴蝶的翅膀,因此被称作“万能相机”,不过目前还只是概念相机。 一个机器人身高1米多,手指灵活地揉弦,身体跟随旋律轻摆,将一曲《茉莉花》演奏得分外动听。如此灵活的机器人其实是专为老年人设计的,提供看护、医疗援助。鉴于中日两国人口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这个表演寄托了一个愿望——将来机器人能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并得以普及。 正前方是72变的未来“生活墙”,由不久前刚刚在日本问世的全球最大等离子电视组成。单独一台电视屏幕大小为152英寸,清晰度可达普通高清电视的4倍。日本馆展示3台,并排站立,宽度约10米,画面显示甚为壮观,几乎看不到接缝,是一面融电视、电话、书籍等于一体的多媒体未来“生活墙”。 一段现代而唯美的音乐剧《朱鹮的故事》成为日本馆的“压轴戏”。这段音乐剧不仅融合了中国昆剧和日本传统艺术剧,更是一场高科技产品的荟萃。演员们乘坐单座个人交通工具i-REAL登场演出,以最少能耗实现人类自由出行愿望,使观众亲身感受到城市出行的未来远景。 朱鹮被誉为鸟类中的“东方宝石”,也被认为是日本的象征,但在日本几乎已经绝迹。1999年,中国首次赠送一对朱鹮给日本,至今中国朱鹮已在日本繁衍了100多只。剧中讲述两国联手护鸟的过程,充分歌颂中日友谊。 遗憾的是,日本馆是各展馆中为数不多全程禁止拍摄的场馆,个中精彩只能游客亲身体验了。对于音乐剧的剧情,有观众表示也有些冗长晦涩,不太容易理解。不过从总体来看,日本馆吸引人来自于高科技展示和以情感人,加上日本游客也高达上百万,居各国之首,成就了日本馆人气最旺的状态。 |
||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