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锦思《看“匾”名人》
匾额是中华民族独创且独有的文化艺术形式,通常悬挂于建筑上作装饰之用,反映建筑物名称和性质,表达人们义理、情感,体现匾主的荣誉和地位,是古代建筑的点睛之作。
我喜欢收藏匾额,走到全国各地,每逢看到大气古旧、技艺精湛的牌匾,都忍不住停下脚步,满怀敬仰神往的心情仰头,仔细品味琢磨。
据说,唐朝以前已经绝迹,世界上最早的匾额是日本奈良唐招提寺的孝谦女皇题写的,我去年在日本特地前往观赏多时。
匾额,中国人司空见惯,街头巷尾都有大量分布,但是许多都缺乏艺术性、观赏性。而名胜古迹的匾额,我们往往简单识别是什么含义就匆匆而过。真的希望,我们每个炎黄子孙,在看到那些精彩绝伦的牌匾时,能够停上一分钟,绝对收获颇多。
第三届北京孔庙国子监国学文化节于9月9日至9月28日举行。9月20日,北京孔庙国子监举办儒商文化论坛,我出席会议,并在会后参观了孔庙所藏雍正、乾隆、道光等清代皇帝御书匾额、皇帝谕旨匾额精品。虽然每次看到古代匾额我都仔细端详品味,皇帝匾额更是如此,但是在孔庙看到这些匾额,再一次为其中所蕴涵的丰富而辉煌的文化历史内涵感到无比震撼和惊叹。
北京孔庙是元、明、清三代皇帝祭祀儒家创始人、至圣先师孔子的场所,在规模上略逊山东曲阜孔庙,但却是形制最高的,里面的匾额楹联也是中国古代建筑中规格最高、最为规范的。
自清康熙帝始,历代皇帝即位,必亲临北京国子监“辟雍”讲学一次,称为“临雍”,并到孔庙大成殿悬匾一方,并要求各地文庙效仿摹制。沿至清末,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大成殿内已聚集了由康熙至宣统九代皇帝御笔木匾九方,依次题字各为:“万世师表”(康熙),“生民未有”(雍正),“与天地参”(乾隆),“圣集大成”(嘉庆),“圣协时中”(道光),“德齐帱载”(咸丰),“圣神天纵”(同治),“斯文在兹”(光绪),“中和位育”(宣统)。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是祭祀孔子的正殿,殿内悬挂着清代雍正至宣统八位皇帝御书的匾额以及袁世凯、黎元洪书写的匾额,康熙御书的“万世师表”匾额现高悬在大成殿外的前檐下。
康熙从小接受汉文化教育,喜爱董其昌的书法,亲手临摹,深受其影响,字体结构平稳严谨,笔画圆润丰满,气韵非凡。“万世师表”匾额长约6米,宽约2.5米,木质,磁青底,正中为“万世师表”四个大金字,每字一米见方,左侧为“康熙甲子孟冬敬书”一竖排小金字,并钤有“康熙之宝”满汉文玺印。匾额四周雕有群龙戏珠图案,上下匾框各有六条飞龙,每条匾框左右各三条飞龙相对戏珠,左右匾框升降戏珠对龙两条,工艺十分精美。全国各地孔庙将康熙御书“万世师表”题词一体刻制成匾悬挂于大成殿中。
1912年清帝退位,民国建立。民国五年,黎元洪任北洋政府大总统时为消除清朝统治的影响,下令教育总长范源濂将大成殿内康熙至宣统九位清代皇帝御书的匾额全部摘下。民国六年(1917年)黎元洪效仿旧制,亲笔题写了“道洽大同”匾额,悬挂在大成殿内孔子牌位上方正对大门处,也就是“万世师表”匾额悬挂的位置。
1979年首都博物馆在北京孔庙成立,1983年首都博物馆准备恢复大成殿原貌,对外开放。清代其他八位皇帝御书的匾额都按照原位悬挂,只有康熙“万世师表”匾额不知如何安放:如果放回原处,黎元洪“道洽大同”匾额就没有位置;黎元洪“道洽大同”匾额悬挂于民国初年,见证了历史变迁。最后决定“道洽大同”不动,康熙“万世师表”匾额移至大成殿外前檐高悬。因此在全国孔庙中出现了北京孔庙康熙“万世师表”匾额悬挂在大成殿外的特例。
悬挂在孔庙上的匾额为:
康熙“万世师表”
雍正“生民未有”
乾隆“与天地参”
嘉庆“圣集大成”
道光“圣协时中”
咸丰“德齐帱载”
同治“圣神天纵”
光绪“斯文在兹”
“万世师表”是康熙皇帝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御笔题书。语出晋葛洪《神仙传》:“老子岂非乾坤所定,万民之表哉;故庄周之徒,莫不以老子为宗也”。意为孔子是千秋万世的老师和表率。语出《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士人有云:“教之以才,导之以德,可为师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堪作表焉。”
“生民未有”是雍正皇帝于雍正三年(1725年)御笔题书。语出《孟子·公孙卫》:“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只记秦楚之际月表》:“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苦若斯之亟也”。意思是尊祖千古以来,从未有若孔子之至高无上的圣贤。意为自有生民以来,世上就只出现了这一位圣人。
“与天地参”是乾隆皇帝于乾隆二年(1737年)御笔题书。《中庸章句》:“为天下至诚……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赞天地之参矣。”意为孔子地位与天地并列。“参”也可理解为参拜之意。其寓意为赞誉孔子品德与天地并而为参。
“圣集大成”是嘉庆皇帝于嘉庆四年(1799年)御笔题书。语出《孟子·万章》:“孔子之谓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寓意为公布孔子集古代诸圣贤之长于一身。
“圣协时中”是道光皇帝于道光元年(1821年)御笔题书。语出《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意为孔子的学术思想、个人情操,都是能顺应时代潮流,合乎客观实际的。寓意为尊崇孔圣之道协和万邦,凡事处置得体,恰如其分,以求事业顺畅发展,国泰民安。
“德齐帱载”为咸丰皇帝于咸丰元年(1851年)御笔题书。语出《中庸》:“仲民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譬如天地无不持载,无不复帱。”帱,多音字,这里读“道”,复盖的意思,言孔子之学术思想和个人品德,可以纬天经地,无所不包完美无缺。
“圣神天纵”是同治皇帝于同治元年(1862年)御笔题书。语出《孟子·尽天下》:“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话之谓圣,圣而不可之谓神。”
“斯文在兹”,是光绪元年(1875年)光绪皇帝御书。语出《论语·子罕》:“子谓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将之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合?”因此,“斯文在兹”,意指世间所有文化盖源于儒学创始人孔子。
“中和位育”是清末代皇帝溥仪题书,为孔子在《中庸》的开篇中讲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就是做到中与和,天、地的位置就端正不偏了,世上的万物就发育生长了。意指按照孔子的中庸之道,就能达到“中和”,世间一切事物都能达到和谐的境界。
“道洽大同”是中华民国六年三月(1917年)黎元洪大总统所书。《易经》解,道为立天之道,立地之道,立人之道,泛指沧桑变迁的房屋规律。大同语出《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乃秦汉时代儒家学者虚构的太平盛世之臆想。道洽大同,公布扬儒学为人间正道之学,谓崇儒家学说可成就大同世界。
孔庙大成殿内清理杂物时,发现29块清代皇帝给国子监颁发的训示匾额,四周边框为浮雕云龙花纹,阳刻文字秀美清晰,字的表面可见朱红涂色,显示出自皇家,规格极高。
这次在孔庙看到了平常珍藏在库房里的部分匾额在展览,我仔细欣赏了很长时间,镂空的木雕金龙活灵活现,十分逼真。恨不得抱住,我反复徘徊、鉴赏,为我们祖先工匠创造了精彩绝伦的艺术品感到震撼。
这些匾额珍贵无比,体现了清朝统治着对孔子儒家思想的重视。但是由于着眼于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这些匾额上面所体现的思想到了清末还成为不切实际的成为社会的障碍,因此值得批判。不过从艺术价值上看,做工精湛,辉煌大气,集书法雕刻上色之大成,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值得珍视和传承。
王锦思,又名TA、小蜂、一开,精通“德语”(家乡吉林德惠语言)。在北京从事文化传媒行业,多家门户网站博主,出版著作多部,首倡九一八鸣警报、国家级公祭英烈和死难同胞。收藏照片史料、孔子儒学、中外交流、名家匾额等。wjinsi@sin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