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日”电影《初到东京》什么样? ——参加北京首映式观感
王锦思
凡是去日本工作、旅游、学习、访问的中国人,都会初到首都东京。无论是出名的孙中山、鲁迅、周恩来,还是无数个寻求梦想的普通中国人,在日本乃至全球的第一大都市东京,都会有许多无奈、彷徨、希冀和光明。而电影《初到东京》则浓缩了中国人这种人生经历,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周年之际上映,可谓恰逢其时。
18日,我出席中日合拍电影《初到东京》北京首映式,与主创人员会面,感触颇深,感动颇多。围棋大师聂卫平也到场观影。据悉,由蒋钦民执导的《初到东京》于本月23日上映。
三十年前,中日合拍了一部电影《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影响偏深,促进了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而今,彼时的主演孙道临等已辞世,又一部反映中日棋手对决的电影《初到东京》演绎了全新的故事。
同样三十年前,日本电影《幸福的黄手帕》等在中国也吸引了无数拥趸,主演倍赏千惠子更被中国观众熟知。小时候隐隐约约听到过这部电影,后来在电视的电影频道中才偶然看到,果然很感人。而年迈的倍赏千惠子再次出场,参与了《初到东京》拍摄,扮演一个农村老太太,一个曾经顶级的围棋大师,热情帮助中国留学生,这一情节使影片增色不少。难怪有人称赞这部戏既释放了亲和,也释放了真实。
据悉,这部由同方联合影业集团、北京新表现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及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出品的情感大片集结了倍赏千惠子、秦昊、张钧甯、中泉英雄、田原等实力派演员和强大的幕后班底,是蒋钦民导演继刚在美国赛多纳电影节获得最佳影片奖的电影《纯爱》之后的又一部中日合拍片。
反映中日关系的影视剧,绝大多数以日本侵华为主,以抗战题材为主。足可证明的是,确实,日本侵略给中国带来的伤害很大,中国人也不愿意忘记,但是也有舆论认为,这和国家宣传导向有关。据统计,抗战影视剧出现的频率远大于三十年前。主管电影的宣传人士称,只要是抗日电影,一般都能通过。这句话道出了其中端倪。有评论指出,通过电影宣传抗战是不可缺少的爱国主义方式,但是如果单纯把抗战影视剧中的历史理解为全部的中日关系就失之偏颇,也容易走向极端。不是所有的电影人都认为有必要通过电影来煽动仇日情绪。《初到东京》点映式上,华夏电影发行公司董事长谷国庆对电影趋向“抗战”的煽动性情绪做了批判,并对自己发行《初到东京》为中日友谊作出贡献感到高兴。
这部电影面对的风险不仅是所谓的涉嫌“亲日”,在拍摄期间恰好处在日本大地震期间,剧组人员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值得钦佩的是,大家都没有在意地震的影响,虽然有时候镜头会因为余震而晃动,灿烂的夜景也只能在灾区重建之后补拍,但是大家仍然用极高的敬业精神合作完成了拍摄,与其说是对日本的声援,倒不如说是大家携手度过难关。投资方同方联合影业集团在灾难面前没有撤资,也是对影片最好的信任和支持。日本国家电视台NHK四次用英语对《初到东京》摄制组进行了报道,并称一支外国的摄制组能够在日本如此危难的时刻仍不撤离,是对日本最好的声援,让日本人在废墟中看到了希望。
蒋钦民导演和蒋介石是一家,和毛泽东是老乡,看起来和善低调,一点也不像某些以前在社会底层挣扎,刚一出名就得瑟轻狂的那些名人不同。他酝酿这部电影长达20年,蕴含了自己在东京十几年的心得体会,也是当地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但是他逐渐找到了与市场以及人性的契合点,让自己对于电影的坚持和对市场的把握都有了重新的认识。
不过,因为这部电影,导演蒋钦民被称“亲日派”。他表示很无奈,影片是影片,不想牵扯太多,只想将内心要表达的内容呈现在银幕之上。12日,又有记者打来采访电话,问及“亲日”说法,蒋钦民导演称现正在日本参加大阪国际电影节,“如果说喜欢日本电影那就是亲日,那就亲日吧。”蒋导无奈地说。
许多看了这部电影的中国观众表示,我们在支持抗战电影的同时,也能关注一下“非抗战”电影《初到东京》。这样,我们才能通过镜头,寻找到尽可能完整的中日关系。
主办方也希望,在日本大地震一周年之际,在中日建交40周年之际,相信《初到东京》这部电影能够对逝者纪念,给生者希望,让两国观众都能从中感受到温暖。
王锦思,又名TA、小蜂、一开,精通“德语”(家乡吉林德惠语言)。在北京从事文化产业,2011年度凤凰网十大影响力博主之一,首倡国家级公祭英烈和九一八全国鸣警报,出版专著多部,收藏多种史料和文物,合作筹建东北亚国际交流博物馆、万国博物馆、孔子儒学博物馆、中日交流展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