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文革破坏曲阜孔子墓调查

文革破坏曲阜孔子墓调查

文革破坏曲阜孔子墓调查

文革破坏曲阜孔子墓调查

文革破坏曲阜孔子墓调查

文革破坏曲阜孔子墓调查

文革破坏曲阜孔子墓调查

文革破坏曲阜孔子墓调查

文革破坏曲阜孔子墓调查

文革破坏曲阜孔子墓调查

文革破坏曲阜孔子墓调查

文革破坏曲阜孔子墓调查

文革破坏曲阜孔子墓调查

文革破坏曲阜孔子墓调查

文革破坏曲阜孔子墓调查

文革破坏曲阜孔子墓调查

文革破坏曲阜孔子墓调查

文革破坏曲阜孔子墓调查

王锦思

 

我不是全盘接受孔子的思想,但是也觉得价值不少。我收藏数千件近现代以来中国各地史料,其中有很多件孔子儒学方面的国学文化史料文物,无不充分反映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2011年,笔者王锦思先后三次来到曲阜——孔子的家乡,还在9月28日参加祭孔典礼和第四届儒学大会,也粗浅地把我收藏的史料和当地古迹对接比照,看出文革对于孔子相关文物破坏是何等严重。

孔子思想在中国的地位无比重要,历代统治者尊孔,但是也有农民起义等批孔。无论是否赞同孔子的学说,孔子有关的文物都是民族瑰宝,不应该被破坏,而是应该妥善保护起来。但是总是事与愿违。

1937年,日军打到山东曲阜——孔子家乡时,东京大学高田真治教授上书日本军部:“山东作战,如破坏曲阜古迹,日本将负破坏世界文化遗迹的责任。”军部于是急令前线部队避开曲阜一带的战斗。日军进驻曲阜后,派兵把守孔庙,将领参拜。

当地百姓说,日军见到孔府的汽车鞠躬行礼,进入民宅发现墙上有孔子像也鞠躬致敬。一出租车司机说自己爷爷得罪了日本人跑进了孔林里面,日军出于对孔子的敬仰,开枪不往孔林里打,而是往天上射击。

而在其他地区,日军侵略掠夺,犯下滔天罪行。在曲阜没有破坏孔子庙宇,这并非日军良心发现,而是在于传统上儒学对日本有很大影响,所以日军面对孔子灵位才心怀敬畏之心。

 1964年2月,毛泽东肯定了孔子说:孔夫子的传统不要丢。当然他指出孔子办教育不重视生产劳动的缺点,提出这方面我们要想办法补足。毛泽东以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来对待孔子“弃其糟粕,取其精华”。

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提出“破除几千年来一切剥削阶级所造成的毒害人民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口号,即破四旧,这是文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1966年12月,毛泽东对一位外宾讲:“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消除孔夫子在各方面的影响。

各地红卫兵冲击寺院、古迹,挖掘坟墓、捣毁神佛、焚毁藏书及字画……流传千年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遭受了空前的质疑和破坏,沉重打击了中华传统文化瑰宝乃至民族精神面貌,且至今仍无法估量其破坏程度及严重后果。

曲阜的孔庙、孔府、孔林,并称为“三孔”,是人们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象征。其中,孔庙是我国最大的祭孔场所;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延续最久、面积最大的家族墓区;孔府则是世袭“衍圣公”居住的地方,是我国仅次于明、清皇宫的府第,藏有大量的历史档案、传世文物、历代服饰和用具等,极其珍贵。“三孔”是国务院明文规定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仍然避免不了厄运。

传说秦始皇下令挖掘孔坟,而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破坏孔子墓事件发生在1966年。被红卫兵小将们捣毁的不仅仅是“孔家店”,更是中华文化的命脉。遭遇浩劫的孔子故里,在全国破四旧运动中损失最为惨重。

1966年11月11日,时任中央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达从北京打来电报,指示“孔庙、孔府、孔林不要烧掉”,但“孔坟可以挖掉”。

谭厚兰是北京师范大学“调干生”,湖南望城县人和雷锋是纯老乡。谭厚兰以中央文革小组名义,带领井冈山的200余人,在山东曲阜造“孔家店”的反。联合当地造反派召开了捣毁孔庙的万人大会。11月12日下午,“全国红卫兵彻底砸烂孔家店树立毛泽东思想绝对权威革命造反联络站”宣告成立,标志着北京师范大学红卫兵与曲阜当地红卫兵组织联合阵线的形成。谭厚兰制定了行动计划,起草了《火烧孔家店——讨孔檄文》《告全国人民书》。红卫兵高呼“打倒孔老二”“彻底捣毁孔家店”,齐声背诵毛主席语录:“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这也和扫地一样,笤帚不倒,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

从1966年11月9日至12月7日,在曲阜的29天,红卫兵“带着深仇大恨”砸毁国务院1961年立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发了给国务院的抗议信。共毁坏文物6000余件,烧毁古书2700余册,各种字画900多轴,历代石碑1000余座,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的国宝70余件,珍版书籍1700多册。 砸毁包括孔子墓碑在内的历代石碑一千余座,捣毁孔庙,破坏孔府、孔林、书国故址,刨平孔坟。

11月13日,孔府大门被迫打开,工人、干部、学生、从几十里外坐着毛驴车赶来的乡下老大娘一拥而入。

11月15日,孔府大门前举行“彻底捣毁孔家店誓师大会”,国务院1962年立在孔府门前,写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被砸碎了。

会后,红卫兵们分头冲进孔庙、孔林、周公庙,砸碑、拉匾、捣毁塑像。

人们从孔子等被称作是“四配”“十二哲”的孔子门生塑像肚里纷纷掏出了线装的《周易》《尚书》《诗经》《春秋》《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焚烧撕毁,扔在地上践踏。

29日,孔子高大的墓碑上涂满了口号,红卫兵们把一根粗绳套在墓碑的上端,人员分成两队,一队拽住一边的绳子,高音喇叭响起来:“扒坟破土仪式现在开始!”

巨大厚重的“大成至圣文宣王”碑被拉倒,摔在碑前的石头供桌上,断为两截。

为了更快地掘开墓穴,还动用了雷管和炸药,孔子的坟被炸开,黄土四溅。

“衍圣公”,这是孔子嫡系长子长孙的封号,自宋代起就世袭爵位。

清末和民国初期的衍圣公孔祥珂及夫人,孔令贻及其妻妾也先后被从坟里掘了出来。由于保护得好,尸体还没有腐烂,男女都有,光着身子红卫兵们往树上系绳子,然后将尸体吊起来,“像撒了气的皮球一般迅速地瘪下去”迅速氧化,变黑,每天围观络绎不绝

村民疯抢墓里的陪葬品,流传着“一夜挖出个拖拉机”的说法。村民们眼里只有金银,谁来阻挡,就是一顿暴打。

 当时从孔家子孙的墓里挖出来的金银珠玉不计其数,银行来收金银,96元一两,前后收了30多万元。一同被挖出的玉石,因为不收购,所以立即被村民视为废品,被孩子们拿去,系上绳子,在路上甩着玩耍。

林彪死后,毛泽东认为林彪的右倾与林彪私下推崇孔孟之道有关,想借助“批林批孔”来统一全党的认识,对孔子思想进行的全盘否定和彻底批判。

1974年1月18日,毛泽东批发中共中央1974年1号文件,转发了由江青主持选编的《林彪与孔孟之道》,全国开始了“批林批孔”运动。

根据曲阜县文物管理委员会1973年2月24日《关于“讨孔联络站”破坏文物情况的汇报》《讨孔战报》以及当事人的回忆,面积3000余亩、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孔氏家族墓地的地下随葬品被洗劫一空

1966年11月,台湾以复兴文化之名义开展了中华文化复兴运动,蒋介石多次谴责抵制文化大革命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由孙科、孔德成等人联名发起,内容包括:整理大量的古籍;编印中国历代忠孝人物及其文选;编译中国科学技术史丛书、中国人文及社会科学史丛书;翻译介绍西方名著等。

日本文化界发表“反对文化大革命”宣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曾经居住于中国东北十数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安部公房、三岛由纪夫等数百位作家、艺术家联名发动抗议,盼望中国当局能保护中国历代文物免遭破坏;受鼓动学生高举毛主席语录向防暴警察扔自制的燃烧弹; 

 一些当年“讨孔”的骨干已大多早逝。而风光一时的谭厚兰,1978年被北京市公安局以反革命罪逮捕,1982年被免予起诉。谭厚兰罹患宫颈癌,45岁时病亡,没有结过婚。

末代衍圣公孔德成是孔令贻的儿子,曾任台湾考试院院长,于2008年10月88岁离世,尽管一再被邀请回大陆,但他却从未接受。祖坟被挖,这在中国的传统之中,是侮辱。

在伪满时期,东北共有78座孔庙。家乡德惠早在清末宣统年间就建立了孔庙,每年举行祭孔活动,可惜解放后被彻底破坏,连块残砖断瓦都难以找到。

1979年,国家重新修复孔子墓,曲阜文管会让人帮助寻找孔子墓碑,还有散落的碑块,在附近社员家里找了上百块,现在孔子墓前的碑,就是这些石块拼在一起的。

1994年,孔庙、孔府、孔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我在曲阜期间,看见残垣断壁,许多碑上通体横贯断痕,用粗大的钢筋连接固定,还有许多孔家子孙坟茔前,明清时期的一些墓碑彻底断裂倒下,至今如此。

我带一些照片比对,发现很大变化。其中一张照片是一个牌坊,看起来很精美。司机告诉我能途经那里。到那一看,已经变为街道,当年的牌坊荡然无存。附近老人告诉我是文革期间公社动员了30多人,一起拆掉的。看到少时和青春时生活中的牌坊的照片,大家都不胜感慨,说不拆多好。

而今,孔子学院开始全世界建立。中国人争论孔子好坏,西方和世界各地却认为孔子好。文革期间批孔的宣传艺术品也开始走向市场,能卖个好价。

 

 

 

 

王锦思,又名TA、小蜂、一开,精通“德语”(家乡吉林德惠语言)。在北京从事文化产业,2011年度凤凰网十大影响力博主之一,首倡国家级公祭英烈和九一八全国鸣警报,收藏多种史料和文物,在北京筹建万国博物馆、孔子儒学博物馆、中日交流展览馆。jinsiwang@126.com

话题:



0

推荐

王锦思

王锦思

1137篇文章 1年前更新

王锦思,又名TA、小蜂、一开,吉林德惠人,定居北京,北京大学媒介专业研究生学历。粗通英语,懵懂日语,精通德语(家乡德惠语言)。收藏中国各地各种史料和日本侵华罪证、中日友好交流史料,首倡九一八全国鸣警报、国家级公祭英烈和死难同胞、朝鲜半岛暨世界和平签名。 专著《日本行,中国更行》、《超越日本》、《发现抗战》,中日港三地出版《活动家的证言》。 jinsiwang@126.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