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溥仪、张学良倒卖故宫文物?

 

王锦思

 

本月9号,故宫博物馆发生一起文物盗窃案,被盗文物展品共7件,保守估计金额达上千万元。后来案件侦破,笔者王锦思发现,窃贼为山东礼仪之邦逆子、孔子老乡——石柏魁是也!算起来,这不是故宫第一次丢失文物,最大的监守自盗者为溥仪,也有传闻说张学良也伸出觊觎之手,当然这存在争议。

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现为故宫博物院,专事保管故宫里的历史文物、档案文献、宫殿建筑以及古代艺术珍品,并整理研究、陈列展出。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宣告辛亥革命开始;1912年2月12日,清廷宣布退位,紫禁城的外朝部分为民国政府所有。而逊帝溥仪在内廷依然保持一个微型小朝廷,俨然国中之国。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临阵倒戈,发动了北京政变,接管北京全城防务,修改《清室优待条件》,将逊帝溥仪迁至什刹海醇亲王府。苟延13年的小朝廷寿终正寝。与此同时,冯玉祥决定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接管故宫,对宫内文物进行清点并筹建故宫博物院。

1925年9月29日,清室善后委员会推定了21名董事和9名理事。还议定了“故宫博物院”的名称,是因为博物院的院址在故宫,保藏的又是故宫的文物。

经初步清点,清代宫廷遗留下来的文物共有117万余件,包括三代鼎彝、远古玉器、唐宋元明各代的书法名画、宋元陶瓷、珐琅、漆器、金银器、竹木牙角匏、金铜宗教造像以及大量的帝后妃嫔服饰、衣料和家具等。可谓金翠珠玉,奇珍异宝,无不尽有。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图书典籍、文献档案等。

这一时期,故宫里的文物不再属于皇帝,更不属于溥仪,而是中华民国的国有资产。

清朝末帝溥仪说,宫内太监们的盗窃几乎从没间断。他大婚的时候,刚刚行过大婚礼,皇后凤冠上镶嵌的珍珠、宝石、玉翠竟然整个换成了赝品。他认为应该整肃内宫,清点库房,查禁偷盗。然而,计划还未实施,藏有无数珍宝的建福宫就突然起火,无数珍宝秘籍也都灰飞烟灭。最为严重的国宝流失,就是溥仪所为。

当时故宫守卫者不是溥仪的御林军,而是民国政府的内城守备队。为了躲过警卫,满足私欲,1922年7月,溥仪开始以“赏赐”其弟溥杰为名,趁溥杰、溥佳二人每天上午进宫伴其读书之机,将珍贵的宋、元版善本书偷运出宫,盗运活动的规模逐渐扩大。

开始时几天赏一次,每次10卷或10册;后来几乎是逐日赏赐,赏赐数量也逐日增多。盗窃活动一直持续到溥仪被逐出紫禁城才得以终止。

1925年7月31日,“清室善后委员会”发现了“赏溥杰单”和“收到单”。根据两单的数字统计,从1922年7月至12月12日,溥仪总共盗出历代书画手卷1285件,册页68件。而事实上,尚有大批隋、唐、宋、元的珍品被盗出而没有登记到清单上。损失之大,原来如此!

日后,这批书画被溥仪等辗转携带,大部分被倒卖流散。溥仪被逐出宫后,先是居住于其父载沣醇王府,被盗出的书画、古籍,就存在醇王府中,不久溥仪又躲进了日本驻华公使馆。1925年2月23日,在日本警察的护送下,溥仪潜至天津。从宫中盗出的文物被分装成七八十个大箱,通过铁路运抵天津英租界。为了维持自己的奢华生活,溥仪开始通过各种人物搭桥,出卖盗运出宫的字画。带到东北的在日本投降后,又损失殆尽。

除了溥仪以外,还传出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退出东北、掌管北京期间,从故宫搬出数百箱珍宝运到上海拍卖,其中有一些极为珍贵的文物流失海外,比如英国图书馆以12万英镑购入了“王右军快雪时晴帖”,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以65万美元购入了“唐寅踏雪寻楼图”。有人言:“如此累累劣行再加上抗战不力终于引发公愤,在各方压力及蒋介石的安抚许诺下,张学良于33年3月引咎辞职出游欧洲。”

笔者王锦思注意到,张学良倒卖故宫珍宝的故事,一直在网上疯传很久。据悉是在“林思云”所著《真实的汪精卫》一书中爆料的。林思云,南京人,定居于日本!他的说法可信性不大。

不过军阀孙殿英监守自盗,洗劫清王陵倒是事实,他盗走宝物根本无可计算,他被揭发被逮捕后,官司打到蒋介石那里,蒋介石及其下属,居然收受孙殿英贿赂,把孙殿英无罪释放了。

故宫博物院经历百年来的世事变迁、历史风云、战火硝烟,而今,还完整地留在我们手里,再也不能做祸国殃民的事情了,无论是谁,无论是遗老还是遗少,无论大盗还是蟊贼。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只留下自己的欣赏,不要再有任何的觊觎。

 溥仪、张学良倒卖故宫文物?

话题:



0

推荐

王锦思

王锦思

1139篇文章 232天前更新

王锦思,又名TA、小蜂、一开,吉林德惠人,定居北京,北京大学媒介专业研究生学历。粗通英语,懵懂日语,精通德语(家乡德惠语言)。收藏中国各地各种史料和日本侵华罪证、中日友好交流史料,首倡九一八全国鸣警报、国家级公祭英烈和死难同胞、朝鲜半岛暨世界和平签名。 专著《日本行,中国更行》、《超越日本》、《发现抗战》,中日港三地出版《活动家的证言》。 jinsiwang@126.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