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请不要神化李小龙

王锦思

11月27日是广州亚运会闭幕日,巧合的是,也是籍贯广东、长于香港、扬名世界的华人武星影星李小龙诞辰70周年纪念日,而今他已离世38年,但是他的银幕形象永远定格在32岁。

20世纪60年代,李小龙以中华武术为基础,否定传统武学重表演招式的桎梏和内功,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以实战攻击、克敌制胜为宗旨,创立了无门无派的自由搏击术—截拳道。他多次打败日本等国技击高手,日本人也拜他为师。他通过《唐山大兄》、《精武门》等电影把中华功夫传向了世界,展示了龙的传人不畏强暴的坚强品格和庄严自信的民族精神。

李小龙迷遍及世界,笔者王锦思在遥远的吉林德惠上中学时就对他充满膜拜的感觉。活跃在影坛的成龙、洪金宝、周星驰、、甄子丹、李连杰都深受李小龙的莫大影响,也都扬名世界,但是李小龙始终只有一个。

“东亚病夫”这个名字被当做西方列强侮辱中国人的称呼被反复提起,其实最早称中国为病夫的不是西方而是中国人自己,甚至是李小龙的老乡、思想家梁启超。

梁启超在《新大陆游记》中就作如是说:“而称病态毕露之国民为东亚病夫,实在也不算诬蔑。” 鲁迅、陈独秀等思想家也多次称中国为“病国”、“病夫”。这种并非侮辱和嘲讽的定位,反映了灾难深重的旧中国的窘境。意在改变自己、催醒自己、拯救自己,并激励鞭策中华民族自立、自强、自尊、自爱。

近代中国总被欺凌屡生闷气,现实又如此落后无法排遣,李小龙抓住这种心理,把自己的功夫和虚构杜撰的文艺作品结合起来,在影片中植入“东亚病夫”的情节,对日本人蔑称中国人“东亚病夫”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宣传作用,紧紧赚足了华人影迷的眼球。

《精武门》故事背景是1908年的上海。李小龙扮演的陈真参加师父霍元甲的丧礼,日本武士送来一块写有"东亚病夫"的牌匾,侮辱中国人;陈真又扛着"东亚病夫"牌匾威武地走进了虹口道场的日本武馆,暴风骤雨般的拳脚与双节棍把铃木宽等20多个日本武士打得落花流水,东倒西歪。陈真庄严地宣告:“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并将写有“东亚病夫”的纸塞入日本武士口中。后来的《霍元甲》等影视剧里,西洋大力士和日本武士也一再侮辱中国人是"东亚病夫",中国武林高手都将他们打败,以此证明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

但无论是李小龙,还是他所扮演的英雄都没有救了中国,中国人身体素质如何中国人自己最清楚。而李小龙的截拳道未创立象柔道、空手道、跆拳道完整科学的训练竞赛体系。由于过于实用,虽走上圣坛,却不能充分见容于竞技场和奥运会,李小龙也未能与同时代最有影响的美国拳王阿里过招,这都是李小龙和截拳道留给我们的一大遗憾。

李小龙在影迷们的心中,身体最结实,最健壮。其实,他身心承受很大的压力,各种小病不断,甚至患有心脏病,服用大麻、止痛药。更为耐人寻味的是,有的回忆认为李小龙自负、多疑、暴怒、精神失调。命运也给了我们一个极尴尬的结局,最后大病来临,33岁李小龙死于脑水肿和癫痫猝死症。

李在电影中树立了坚强的民族英雄形象,洗去了“东亚病夫”的耻辱,如果他死于疾病的消息传开,就会破坏他的形象,成为真正的病夫了。于是人们对其进行美化和辩护。而以实际上的李小龙性格而言,他也未必会赞同这种美化。

李小龙其实也并非一个狭隘的民族主义者,他在赴美国初期,使用日本索尼电器、本田摩托车,还有日本的肌肉振荡机用于练功,他最后甚至娶了一个美国白人作为妻子,都可以看出他的国际主义胸怀。

国际上最有名的两个李姓的中国人:李嘉诚和李小龙。一个是物质财富,一个是精神财富,后者却更为深远。

国际头号中国明星李小龙,中国大陆头号明星赵本山也有区别。赵本山属于中国靠的是他的语言,李小龙属于世界靠的是肢体语言、精湛演技和传奇功夫。

笔者王锦思最后认为,考证东亚病夫的成因和李小龙无关,他不是学者,他的功能在广阔的领域。他用功夫、精神、演技激励了几代中国人,传播了中国不可侮的英雄形象。只是,我们不要神化李小龙,也不要神化自己,以及我们的民族。神化,往往属于电影。我们的民族只有从神坛上走下来,才能真正神圣。

话题:



0

推荐

王锦思

王锦思

1137篇文章 1年前更新

王锦思,又名TA、小蜂、一开,吉林德惠人,定居北京,北京大学媒介专业研究生学历。粗通英语,懵懂日语,精通德语(家乡德惠语言)。收藏中国各地各种史料和日本侵华罪证、中日友好交流史料,首倡九一八全国鸣警报、国家级公祭英烈和死难同胞、朝鲜半岛暨世界和平签名。 专著《日本行,中国更行》、《超越日本》、《发现抗战》,中日港三地出版《活动家的证言》。 jinsiwang@126.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