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竞技金牌之外的体育危机
王锦思
在许多人心中,体育就是竞技体育,就是夺金牌,摘掉全民体质低下形成的“东亚病夫”的帽子。这种认识存在严重的误区。其实体育分为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两种。
当前,我国在竞技体育上取得了较大成绩,广州亚运会高居金牌榜榜首。但与之对应的群众体育还有待加强。如国民健康指数、人均体育场馆面积、国民平均运动时间、平均运动健身消费,这些比奥运会亚运会金牌更有含金量的“金牌”,中国与日本等国还有一定的差距。
50年代,毛泽东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随着对领袖个人爱好和世乒赛夺冠的广泛宣传,中国出现了游泳热、乒乓球热、广播体操热和长跑热。改革开放后,武术热、气功热、健美操热等,群众体育有很大的发展,学生体质状况改善幅度超过世界平均幅度。然而,并没有摆脱偏重竞技体育、忽视群众体育的状况。80年代,国家体委主管竞技体育有6个司,而主管10亿人群众体育的仅1个司。1981-1988年为竞技体育投入40亿元,为群众体育投入仅4000万元。1996年,北京体委85%经费投入到竞技体育上。群众体育滞后也使竞技体育缺乏基础,国民体质、人均寿命均大大低于日本人。
战后日本体育一改过去军国时期的强烈武士道色彩,从指导思想、目的、任务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向美国学习,并依照国情实行。在完成人格培养的总目的下,强调提高体力、运动能力和掌握运动技术。我国群众体育是单一的苏联模式,多从教育和健康方面考虑,学校体育的价值与目标机械地追求生物训练和单纯运动技能的传授,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讲究整齐划一,压抑了学生个性的舒展。
60年代,日本实行《体育振兴法》等一系列措施,在人力、物力上尽可能减少竞技体育投入,加强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投入。1980-1989年体育预算0.5%用于竞技体育,其余皆用于群众体育,远远高于中国。竞技体育靠大众体制,而不是像中国的举国体制。而大众的心理也不再对夺冠军、拿金牌寄予厚望,一定程度上造成竞技体育成绩的下滑,被中国、韩国超过。
北京亚运村房间设备档次豪华,广岛亚运村居住空间狭小,设备简单;北京亚运村场地过于集中,虽短时方便比赛,但长久妨碍四面八方群众锻炼,而广岛亚运会场馆分散在广岛市各地,布局便于锻炼。国家体委副主任徐寅生认为,日本是经济发达国家,不摆阔。相比之下,我们的眼光就短了些,如北京亚运村比赛过后成了一片空旷村落,尽管现在已出租出售一部分,但投入资金远远没有收回。
日本人劳动时间逐渐缩短,余暇时间增长,体育娱乐市场费用以每年8%左右的速度递增,1990年占国民总支出的16%;1996年人均体育用品消费世界第一,达900美元。
据统计,日本从事慢跑、马拉松运动的有2440万人,体操3480万人,钓鱼4000万人,登山4000万人,游泳2370万人,保龄球2890万人,棒球3000万人,高尔夫球1400万人,芭蕾舞100多万人。目前,日本体育人口占本国人口70%以上,我国为31%。我国有体育活动习惯的仅占10.4%,经常锻炼的占25.6%,64%不锻炼身体。宁愿花钱吃药,不愿花钱锻炼。工作时间闲聊,做私活。闲暇时间打麻将,通宵达旦,搞得身心疲惫。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群众体育存在严重危机,需要尽快改变。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不仅要在竞技体育上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更要广泛开展群众基础体育,增强国民身体健康素质。只有两者完美结合,才能真正堪称体育强国。因此,我们在关注中国体育代表团规模历届之最的时候,也要关注群众体育,通过竞技体育带动群众体育的发展,进而推动中国体育事业的全面进步。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