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中国流失海外文物,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后至今接近200年间,因东西方列强掠夺,以及通过盗卖等非法和不道德方式流失到国外海外的中国文物。有关统计显示,中国至少有上千万件文物流失于世界各地。流失海外文物,凝聚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杰出创造,都具有宝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每个流失的文物都熠熠生辉、各有千秋,一时难分伯仲。作为极品文物的国宝更是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乃至研究价值。但是,从实现国宝回归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来说,有必要做出孰为第一的定位,这并非庸俗化和功利化。

    从综合衡量来看,哪件最为珍贵呢?

    笔者王锦思认为,2014年正好1300周年的中华唐鸿胪井刻石,综合要素突出、整体优势明显,具备超越广泛宣传的其他流失文物的价值,责无旁贷、当之无愧,当属中国流失海外第一国宝。

    中华唐鸿胪井刻石,是公元714年(唐朝开元二年)鸿胪卿崔訢,不畏艰险,不辱使命,册封位于东北的渤海国、途经旅顺在黄金山刻下的珍贵文物,上书“敕持节宣劳靺鞨使鸿胪卿崔忻井两口永为记验开元二年五月十八日”二十九个字,记载着祖国统一的历史进程。1895年,清军将领刘含芳在刻石上修建石亭,镌刻“唐碑亭”。作为日本外务省代表的内藤湖南认为,中华唐鸿胪井刻石“于史有益”。1908年,日本海军将其作为“战利品”掠夺,成为日本军国主义“军事侵略加文化掠夺”灭亡中国模式的一个罪证,在日本皇宫藏匿至今。

    中华唐鸿胪井刻石有如下之最:

    第一、精神最突出

    毋庸讳言,刻石不像昭陵二骏和圆明园兽首那样是皇家文物,诞生的时间、艺术价值也逊色于唐太宗昭陵二骏等流失文物。但是,判定文物价值的标准并非只有和皇家相关,何况昭陵二骏和圆明园文物都是皇帝着眼于生前享乐或死后陪葬,彰显帝王的无限尊贵和荣耀,培育了奢靡厚葬的生活情趣和社会风气,与现代社会理念相悖。中华唐鸿胪井刻石是鸿胪卿崔訢不远千里、不畏艰险、栉风沐雨、筚路蓝缕,在偏远的东北旅顺雕刻而成,记录下此行的目的、过程和意义,是大唐王朝和开元盛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真实写照,是中华文明万千气象、放眼天下的永恒浓缩,是中华民族积极进取、艰险开拓精神的物化体现,至今这种精神还在激励我们再创新的辉煌,实现中国梦的宏伟构想。

    二、体积最大

    昭陵二骏每块宽约2米、高约1.7米、厚0.3米,而鸿胪井刻石地面部分是3米、2米、1.8米,体积10立方米以上,地下部分尚不清楚。如果包括亭子,则体积更大。从文物的统一性完整性来说,刻石和亭子是不可分割、紧密统一的整体,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中华唐鸿胪井刻石的诸多状况。由此可见,中华唐鸿胪井刻石体积远远超过其他大型海外流失文物。

    三、份量最重

    长期以来,通常说重量为“九吨半重”,这就和体积10多立方米以上的记载发生矛盾。从物理学上衡量,一立方米石头的重量大约在2.5吨–3.2吨之间,由此看来,重量至少有25吨,加上亭子,则重量可能超过30吨。每个昭陵石刻为3吨左右,仅仅相当于中华唐鸿胪井刻石的十分之一左右。

    四、保存最为完整

    刻石出现后1200多年里,东北战乱频仍,匪盗横行,能够幸免完好十分难得。被抢掠到英国的唐朝摹本《女史箴图》前三段已失。昭陵二骏的“飒露紫”浮雕破为三大块,将军面目风化模糊。“拳毛騧”严重破损,分成大小不等的10块,此外尚有两大块残缺。根据日本皇宫提供的照片来看,中华唐鸿胪井刻石基本保存完好,没有严重损坏,弥足珍贵。

    五、最有争议

    昭陵二骏在美国博物馆里对公众开放,圆明园兽首甚至走上拍卖会,许多信息不难确认。刻石被藏匿在日本皇宫里,导致106年没有哪个中国人目睹过真容,连日本内阁大臣也不见得都看到过,由此铸就了神秘神圣的历史氛围,被关注的程度似乎就不如其他许多文物,导致许多问题都存在争议,比如鸿胪卿名字是崔訢还是崔忻,重量是九吨还是20多吨,体积是十多立方米还是究竟多大。尽管备受争议,也是其魅力所在。

    六、被伤害中国最大的国家掠走

    从1894年甲午战争到1945年抗战胜利的半个世纪时间里,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的灾难和危害,死伤3500万人。邓小平说, “日本是世界上欠中国的账最多的国家。”1904年日俄战争,又被称为第零次世界大战,以沙皇俄国的失败而告终,日本海军将刻石作为战利品掠夺。从法律角度上看,昭陵二骏等被中国人用非军事手段非政府行为倒卖,则使得文物本身的悲情和历史价值严重削弱,所在国罪责也会相对减轻,而军事掠夺则明显邪恶猖狂,罪加一等,凸显了流失第一国宝具有浓缩历史沧桑的典型特征。

    七、掠夺国最为看重

    纵观世界,八国联军等西方列强掠夺中国的文物不计其数,存放的位置大多为民间或博物馆纪念馆等处,唯独刻石被放置在皇宫里。天皇是日本国君主的称号,为日本的国家元首和国家象征,也是神道教的最高领袖。自明治时期后,天皇的权力达到顶峰,日军就是高呼“天皇万岁”发动了侵略战争。日本皇宫是天皇住地,是日本民众心目中最为尊贵神圣、最至高无上的殿堂。除此以外,没有哪一件流失文物所处位置如此极致。

    八、追讨刻石最有挑战性

    追讨刻石,在所有追讨海外流失文物行动中,是级别最高的挑战和较量。我们面对的对手不是昭陵二骏存放的美国大学,也不是圆明园兽首存放的某个法国庄园,而是世界上最为神秘、看似最神圣不可侵犯的日本天皇,牵一发而动全身,势必引起日本朝野和全体国民乃至国际社会的深刻震动,有助于标志中国民间力量的觉醒和强大,有助于打破日本国民心中残存的皇国史观和侵略幻想,有助于消除中华民族的百年安全隐患。

    九、中日关系最典型的试金石

    日本最为崇敬中国唐朝,而刻石出现之时正值唐朝开元盛世,日本悉心学习。不可否认,清末以来,中华文明逐渐衰落,刻石由此流失日本,寄托了日本人对唐朝的向往和崇敬,也无形中强化自己是中华文明天然继承者的印象。而今,中国提出实现伟大复兴和中国梦,一个重要的参照物就是日本。除了日本以外,中国和世界各国关系都相对稳定友好,和平交流基本上有序有效进行。日本在钓鱼岛问题、靖国神社问题、受害赔偿问题,不断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使得中日关系长期以来十分紧张,甚至有擦枪走火的危险,日本掠夺中国国宝这一问题由此凸显表面化、激烈化,中国民间对日追讨文物则更加理直气壮、师出有名。如果作为中国古代辉煌象征的刻石不回归,很难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和中国梦。

    十、最有现实意义

    文以载道记事传承彰显光大。二十九个字,字字千金珠玑,字体苍劲有力,见证了唐朝册封管辖东北统治东北,记载着中国统一的历史进程,目睹了日本遣唐使西去东归学习盛唐的往事,对中国东北史、民族史、文化史的研究和传承具有重要的价值。唐朝诗人温庭筠有诗为证:“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中华唐鸿胪井刻石涉及册封的区域相比于今天的东北范围更为广阔,但是流芳至今,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当中国领土领海周边均存在争议之时,东北则基本消除了边境纠纷和争端,正在享受难得的和平和宁静。

    综上所述,中华唐鸿胪井刻石是中国最有价值的文物之一,当之无愧的是中国流失海外第一国宝。

    从清末时期,就有旅顺地方文化人呼吁回归。不少有良知的日本人士也主张将中华唐鸿胪井刻石还给中国。许多仁人志士为中华唐鸿胪井刻石等中国被掠文物回归积极努力。1990年,童增先生发起大陆民间对日索赔的活动。学者王仁富20多年时间积极研究宣传刻石回归,精神感召世人,还曾在2011年给日本皇宫写信探问中华唐鸿胪井刻石安危,并得到回信确认。王锦思长达十余年倡议全国鸣警报等行动纪念抗日战争等历史事件,并在2014年7月直接给日本皇宫、外务省、驻华使馆致函要求归还刻石,随后和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会长童增组建文物追讨部,8月7日致函日本驻华大使馆要求归还刻石,掀起了史无前例的追讨热潮。2014年10月26日,王仁富、王锦思等人和大连志愿者们一起考察黄金山刻石遗址,表达实现国宝回归的决心。“誓讨中华鸿胪井,敢闯日本鸿门宴。”回家的力量,谁都无法阻挡

    中华唐鸿胪井刻石被掠夺到日本皇宫,100多年拒不归还,应引起我们思想深处的警惕、研究和思考。揭露日本军事侵略和文化掠夺的罪行,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民族自信心,促进中日友好和世界和平,这是我们追讨和纪念1300周年的中国流失海外第一国宝——中华唐鸿胪井刻石的最大目的和价值!

 中国流失第一国宝为何是“中华唐鸿胪井刻石”?

中国流失第一国宝为何是“中华唐鸿胪井刻石”?

中国流失第一国宝为何是“中华唐鸿胪井刻石”?

 

    王锦思

    中华唐鸿胪井刻石研究会执行会长

    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文物追讨部部长

    于德惠 北京 旅顺 2014年6月-10月

0

话题:



0

推荐

王锦思

王锦思

1138篇文章 264天前更新

王锦思,又名TA、小蜂、一开,吉林德惠人,定居北京,北京大学媒介专业研究生学历。粗通英语,懵懂日语,精通德语(家乡德惠语言)。收藏中国各地各种史料和日本侵华罪证、中日友好交流史料,首倡九一八全国鸣警报、国家级公祭英烈和死难同胞、朝鲜半岛暨世界和平签名。 专著《日本行,中国更行》、《超越日本》、《发现抗战》,中日港三地出版《活动家的证言》。 jinsiwang@126.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