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国共抗日王牌唯一一次决斗:东北德惠!

王锦思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长春以北85公里的吉林省德惠市,松花江以南35公里。凡是直线进入东北腹地的公路、铁路,首先接触的松花江就在德惠,这里还有个松花江乡。

当时德惠是国军在北满的前进基地,也是长春北面的屏障。1947年2月下旬,德惠战役打响。  

著名电影导演冯小刚拍摄的《集结号》反映解放战争的惨烈,参战者潇洒面对死亡,也惊恐回避死亡。坚守阵地的连长被告知听到集结号即可撤退,然而他始终没能等到集结号响起,最后全连战士阵亡。观众没有了观看抗日电影那种强烈的仇日情绪,死亡却依然无处不在。

虽然我王锦思没有经历过战争,但是觉得《集结号》里的才是战争,让我震撼不已。即使如此,我也觉得其惨烈程度无法与德惠战役相比。

林彪指挥抗日的平型关战役,日本投降后领导东北民主联军。孙立人是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西方赞誉他为"东方的隆美尔"。孙立人率领的国民党新一军是战功最杰出的抗日部队,赢得“天下第一军”的美誉,是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抗战时期远征东南亚,曼德勒会战以不满1千兵力,击退数倍日军,解7千英军之围,救出被俘的英军、传教士和新闻记者5百余人。1945年日军投降后,新一军进入香港九龙区域参加了日军在香港的投降仪式,这应该是中国军队在鸦片战争后第一次踏上香港故土。美国曾准备让新一军代表中国占领日本,但后来到东北打内战。本文选自王锦思新作《发现抗战》

1947年2月23日,正值春节期间,新一军50师驻守德惠,50师师长潘裕昆是湖南人,黄埔军校四期,与林彪同窗,潘裕昆当时在黄埔四期步兵一团第五连,林彪则在步兵二团第三连。两人都是行武出身,参加北伐,身经百战;两人也都是国共双方最善战的抗日名将,终于在德惠遭遇,一决雌雄!中共著名将领黄克诚、刘亚楼、洪学智、梁兴初也亲自在德惠指挥。后两人后来在朝鲜战场同美军作战,梁兴初还担任“万岁军”的军长。  此时已非彼时,虽是同学但各为其主,都视对方为敌、称对方为‘匪’。在那个年代,‘同学间敌我对阵’、枪口对住自己的同胞的现象,是中国军人的宿命,历史的悲剧,是具有‘中国特色’ 的历史现象。1946年夏林彪守四平时,潘裕昆率新一军第50师奉命攻打四平,如今时隔不足一年,两人攻防角色轮换,潘裕昆守德惠,林彪下令进攻。中国军人之间同室操戈,反映出国共两党你死我活斗争之残酷。  

蒋介石手谕:“德惠一战,事关国际信誉和党国命运,只许胜利不许失败。”

德惠,发生的是一场炮对炮的战争。新一军师、团均有炮兵分队,火力很强,堡垒式防御工事固若金汤。东北民主联军用3个纵队进攻,火炮80门,这是东北我军第一次向国民党主力军进行的正规攻城作战,还是我军建军以来首次进行步兵、炮兵、坦克兵诸兵种参加的协同作战。

据许多爷爷奶奶辈的人讲,德惠100里外都能听到震耳的炮声。但是由于解放军不会步炮协同,平分兵力四下受阻,结果损失数千人。"回去了!"林彪气呼呼地把望远镜丢到雪地上,"红军过大渡河的时候,一门炮三发炮弹就打了胜仗。这回倒好了,炮越多越不会打仗了!"东北民主联军遭受惨重损失,林彪在由原日本籍士兵参与的警卫队伍掩护下,开始撤退。孙立人夸耀“福星临德惠”。

德惠战役前,解放军提出"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一军"。德惠之役后,反流传“只要不打新一军,不怕中央百万兵”。

来自他乡的年轻士兵横尸旷野,堆积如山。潘裕昆看到德惠那么多解放军尸体心痛,说一将功成万骨枯,打日本人都没有这样狠。他和孙立人看了也流泪。中国人打中国人,这是何苦呢?

抗战远征军文史顾问晏欢博客引用于衡在其文《1945---49 在中国东北到底发生了些什么?------新闻记者亲历记》中对德惠战后的印象描述。

在德惠解围之后,孙立人将军和中外记者团,先后抵达德惠。笔者是随记者团赴德惠采访的记者之一。那次赴德惠采访的记者,包括北平益世报特派员高庆琛,上海申报特派员赵展。我们坐了火车之后,改乘军用吉普。在出发之前,每一位记者从第四绥靖区司令部领了一幅毡靴,一支手枪,一个手电筒,一套新的军用厚大衣。

当我们换乘军用吉普车时,巳经天黑,天空并飘着清雪,我清楚的记得,那一天的气候是零下十七度,坐在吉普车的前座上,脚冻得很痛。虽然脚上的毡靴很厚,仍不足以御寒。那次采访确是一次冒险的采访,因为败退的共军,仍留在我们经过的公路不远的村庄中,虽然我们的车队,有一队士兵保护,但战斗随时可以发生。而且车队前后的距离很远,不能相互照顾。

车行在前不着村,后不把店的东北大草原上,远处看不见灯火,近处也看不见灯火,大地寂寂,风雪凄凄。在午夜时分,才到达潘裕昆的师部。我们到达德惠后的第一件事,是用温水洗脸,吃饭,听取潘裕昆的简报以后,就钻进带拉链的羊绒被中睡觉。第二天一早,出城去看战争的现场。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堆积起来像座小山似的人的尸体,冻得僵硬像似鱼市场上的冻鱼。因为是冻的僵尸,看上去都没有血迹。有些胆小的同业,用手挡上了眼睛,战场的四周,用一句“尸积遍野”来形容,实在不能算过份。  

记得那一天早晨,是个晴天,但寒风凛烈。德惠城内,有些房屋被炮火打得倒塌,有些地方,还在冒着一缕一缕的青烟。电线也被打得七零八落。玻璃窗的碎片,也散落到街上。但我们的士兵,却满有精神的荷枪站岗。

据潘裕昆告诉记者团说:“共军在围城之战中,采用的是人海战术,一波倒下去,一波又冲上来,但他们的人海,最后还是抵不住火海”。因此他的结论说:“德惠之战,是人海对火海之战。”

根据德惠史料记载,解放军牺牲800多人,民间则说至少2万。2008年8月,笔者王锦思走访97岁的郭德辉老人,他是当年国民党德惠县公安局局长,对我回忆起解放军死伤之惨重还叹息不已。

国民党东北司令长官杜聿明吹嘘“德惠大捷,歼灭共军十万”。蒋介石欣幸过望,在南京庆祝,以自己的名命名50师为"中正师",149团赐名为"中正团",郑明发连孤守松花江桥头堡,抵抗24倍解放军24天,赐名"中正连"。潘裕昆据说获得蒋介石的“免死金牌”。德惠之仗,是孙立人职业生涯的最后一仗。德惠战役作为国军经典战役一再被赞扬,台北还设立一条“德惠路”纪念。不过,抗战史专家萨苏向笔者王锦思透漏,新一军一个著名的抗日团在德惠战中损失殆尽。本文选自王锦思新作《发现抗战》

我还接触了新一军军长潘裕昆的外孙晏欢,他有很多当年德惠战役的照片,十分难得珍贵。

笔者王锦思调查发现,国民党新一军用重炮轰击解放军攻入的山东屯,造成平民伤亡。一个母亲掩护儿子不幸中炮遇难,多年后,儿子成为老人,每想至此还孩子般地痛哭失声。

我母亲的村子有数千阵亡士兵堆在一起。善良的外公每逢过年过节,按照当地风俗到坟前送灯祭奠,“这些小伙子看着灯肯定乐得抢着就跑!”听来让人宽慰又辛酸。就在2010年春节,这个小村还坚持为当年战死者烧纸。

而在1946年7月,就是新一军在德惠期间,惨绝人寰的霍乱瘟疫席卷城乡,2万多人死难。是新一军带来的霍乱吗?我百般调查也没有结果。

长春的国民党守将是在抗战中负伤最多的郑洞国。解放军兵临城下,不放任何人出城,而国民党杀民养军,导致城中百姓与守军争食,出现了人吃人、卖人肉等惨剧,死尸发涨、爆裂之声不绝,臭不可闻,最后国民党部队投诚。据长春市政府网站等有关资料介绍:“10多万人民群众在国民党‘杀民养军’的政策下饥饿而死,长眠在长春这块土地上。”民间俗语"铁打的德惠,纸糊的长春"流传至今。而今,南京大屠杀30万人妇孺皆知,而长春饿死的10万人悄无声息。有的资料甚至认为长春死亡60多万人。

笔者王锦思深深的期待,在我们的土地上,无论是德惠还是长春乃至柏林,再也不要发生战争,任何的屠戮和血腥、暴虐就此打住!集结号吹响吧!!!

话题:



0

推荐

王锦思

王锦思

1138篇文章 264天前更新

王锦思,又名TA、小蜂、一开,吉林德惠人,定居北京,北京大学媒介专业研究生学历。粗通英语,懵懂日语,精通德语(家乡德惠语言)。收藏中国各地各种史料和日本侵华罪证、中日友好交流史料,首倡九一八全国鸣警报、国家级公祭英烈和死难同胞、朝鲜半岛暨世界和平签名。 专著《日本行,中国更行》、《超越日本》、《发现抗战》,中日港三地出版《活动家的证言》。 jinsiwang@126.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