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我所接触的日本驻华大使以及座车和国旗

我所接触的日本驻华大使以及座车和国旗

王锦思

 

 

 

笔者多次见到丹羽大使,一起出席了今年春天在北京通州举办的植树活动,当时丹羽大使表示日本已经出资在中国许多地方植树,保护中国的环境。和其他对华不友好的日本外交人士不同,他更注重与中国的关系,但是作为日本国家的驻外代表,无疑维护日本利益。已经在中国数年,传出即将离任,在中日关系紧张期间,发生了这次事件。

笔者王锦思深知,国旗是中日关系的晴雨表。中日关系平稳的时候,两国国旗都受对方善待,关系紧张的时候,无论是五星红旗还是日本的太阳国旗都难免遭受对方人士的非善待。有关消息报道,27日北京,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所乘坐的车辆被人袭击,车上插着的日本国旗被夺走。    

近期,日方近来在钓鱼岛问题上一系列错误的态度和行为,不断伤害着中国人的情感,“抵制日货”的口号和行动随之出现,北京、深圳等地出现反日游行,高喊抵制日货的口号,甚至打砸同胞开的日系车,昨日又上升到夺走日本国旗的事件。这位中国人的做法显然是反日情绪高涨造成的。

众所周知,日本国旗是太阳旗,出现有上百年的历史,但是在侵华期间一直是日军进攻的标志,在抗战影视剧里是必不可少的道具,因此凝聚了日本侵略者的罪恶,也凝聚了中国人的愤恨情绪,那时许多中国人一见到太阳旗就本能的紧张和愤怒。

解放初当时中日两国还没有恢复外交关系,中国人对日本人印象也非常不好。中日友好人士孙平化说:如果悬挂太阳旗的汽车行驶在中国城市和农村,真不知会发生什么事情1956年在北京展览馆举办日本商品展览会,中国政府虽然知道中日没有外交关系,但还是按照规定挂日本太阳旗,接待日本客人。许多群众纷纷来信,谴责这一举动。据说当时这样的来信就有好几麻袋。周恩来总理指示有关部门对群众进行政策教育,怕无法接受,做出过激举动。日本国旗最后还是挂了起来,每天日本国旗前有解放军士兵站岗,晚上还要摘下来,妥善保管,但商品说明书上的太阳旗标志还是被扣掉了,可见中国人的心情很纠结由于日本当时和台湾建立外交关系,长崎右翼人士甚至侮辱中国五星红旗,形成一次严重的外交事件,遭到中国的极大愤怒和谴责。

中国的以民促官推动两国关系发展的方针,也得到了日本方面的积极回应。田中角荣在竞选时采用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熊猫作为竞选标志,并争取实现中日关系正常化,扭转了不利处境,击败了咄咄逼人的福田赳夫,当选为首相。

1972年9月,田中角荣和外相大平正芳冒着被反华分子"下毒、打黑枪"的危险,来到北京。中国既然决定和日本恢复外交关系,就接受了日本的太阳国旗,用两个师兵力负责田中角荣访华的治安保卫工作。在北京的欢迎仪式上,许多人听到中日两国国歌,看到中日两国国旗,不禁想起两国的恩怨,但是长期友好符合两国和人民的利益,都亲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就这样,日本与中国实现邦交正常化,两国关系不断加深。 

 《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1961418日订于维也纳,中国是缔约国,有责任有义务保护外国驻华使馆和人员的安全,一贯认真履行;同样其他缔约国也必须遵守这一条约,切实保护中国驻外使领馆和人员以及国旗的安全。 

众所周知,近些年来,中日关系不断下滑,日本方面责任来自历史问题和钓鱼岛问题,日本也指责中国煽动反日情绪,造成各种极端反日事件。而针对日本大使座车国旗被夺事件,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答复如下:中方有关部门正在对此进行认真调查。

这次事件的起因是中日关系的恶化。中日关系逐渐趋于僵化,两国高层往来少,歌舞升平、觥筹交错不在国民抵触、对立芥蒂情绪日益增长蔓延和高涨,存在日甚一日的误区,理想的中日友好未能出现,加上钓鱼岛事件再次升温,因此酿成了这次事件。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中国不切实保护日本驻华使领馆人员和国旗的安全,担心日本民间极端分子会采取类似措施报复,势必对中日关系产生更消极影响。

 

 

为人求医问药:治疗老年尿毒症狂躁

http://user.qzone.qq.com/411244979#!app=2&via=QZ.HashRefresh&pos=1345683892。。。

wjinsi@sina.com

锦思,又名TA、小蜂、一开,精通德语(家乡吉林德惠语言)。在北京从事文化传媒行业,多家门户网站博主,出版著作多部,首倡九一八鸣警报、国家级公祭英烈和死难同胞。收藏照片史料、孔子儒学、中外交流、名家匾额等。jinsiwang@126.com

 

 

话题:



0

推荐

王锦思

王锦思

1138篇文章 264天前更新

王锦思,又名TA、小蜂、一开,吉林德惠人,定居北京,北京大学媒介专业研究生学历。粗通英语,懵懂日语,精通德语(家乡德惠语言)。收藏中国各地各种史料和日本侵华罪证、中日友好交流史料,首倡九一八全国鸣警报、国家级公祭英烈和死难同胞、朝鲜半岛暨世界和平签名。 专著《日本行,中国更行》、《超越日本》、《发现抗战》,中日港三地出版《活动家的证言》。 jinsiwang@126.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