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从苏联逃亡东北的俄罗斯人  
 节选自王锦思吉林电视台《关东》栏目、书《发现东北》  
一周前,俄罗斯总统普京来北京,北京挂起俄罗斯的三色国旗,再也不是60年前苏联老大哥的镰刀斧头旗。 其实,这不是三色旗第一次在中国悬挂。早在苏联时期,就出现在中国的土地上。 
我有一张70多年前日本侵占东北时期日本摄影师拍摄的照片,一个俄罗斯的少年哥萨克骑手从三面旗子面前踏马走过。 明眼人可以看出,一面是日本国旗,一面是伪满洲国国旗,而另一面旗子,则让人陌生和费解。难道他和这个哥萨克骑手有什么联系吗? 
其实,这就是诞生于三百多年前彼得大帝时代,现在俄罗斯使用的国旗——三色旗。由于不能在苏联本土悬挂,就在中国的东北找到了栖身之地。这是流亡到东北的白俄势力聚居地悬挂的旗子,哥萨克小骑手就是聚集地的一个成员。 
日本摄影师为了体现三色旗和日本旗、伪满旗一起悬挂的“和谐”场景,不排除故意让一个哥萨克小骑手从前面走过,让画面显得更加灵动和鲜活,历史信息极大丰富,显然有摆拍的嫌疑。 可是,一面当代俄罗斯的国旗,怎么在时空巨大的错位之下,跑到了70多年前日本侵占的东北?   历史还要上溯到300多年前。 1699年,俄罗斯皇帝彼得大帝锐意改革,为此到荷兰学习造船术,意识到需要为俄国的海军设计一面军旗。他因此效仿荷兰的三色国旗,选择红、白、蓝三色,设计了当今俄罗斯国旗的原型。1914年---1917年,沙皇尼古拉二世将国旗改换成泛斯拉夫民族的白蓝红三色旗帜,与今天的俄罗斯国旗完全相同。 
好景不长,改朝换代,天下变色。1917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沙皇下台,成立的临时政府废除了沙俄的双头鹰国旗,以三色旗为国旗。但是同年的十月革命,苏俄推翻了临时政府,三色旗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镰刀斧头旗。可三色旗并没有彻底消失,它辗转迁徙,随着流亡的俄罗斯旧势力来到遥远的中国东北,找到了栖身之地。作为俄罗斯国家标志的三色旗也在各个俄罗斯人居住地和驻扎地竖立起来,是想告诉中国人这是他们的领地。 俄罗斯人在哈尔滨开办了在旧中国堪称先进的面粉、酿造、建材、食品加工等产业,建设了一大批俄罗斯风格的标志性建筑物和街道,带来了民族习俗和生活方式,著名的哈尔滨红肠和哈尔滨啤酒和列巴(俄式面包)都是那时留下来的。 苏联大批逃亡者涌向中国东北。中国人对这些流亡者一概称之为“白俄”,以区别于苏联红色政权的革命者。这些“白俄”大都寄居在哈尔滨、沈阳、大连、北京、天津、上海、汉口等大城市,总数约20万人左右。哈尔滨由此成了中国最大的俄侨聚居中心,“东方的莫斯科”。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白俄都忘不了带着三色旗,三色旗就如一股洪流涌入邻近的中国。他们感情复杂,时不时拿出来再三翻看,试图重新让三色旗在故国的土地上高高飘扬。 1923年6月28日, 3只流亡白俄战舰到达上海,因拒绝降旗和缴械与中国战斗。 我这张70多年前日本侵占东北时期日本摄影师拍摄的带有三色旗和哥萨克骑手的照片,是在哪里拍摄的呢? 据笔者王锦思推测,很有可能是在现在内蒙古东北部的额尔古纳三河一带。
额尔古纳市位于呼伦贝尔草原北部,与苏联以额尔古纳河为界,地处中、苏、蒙三国交界,西面是苏联门户后贝加尔斯克,东面为大兴安岭,北面是一望无际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中东铁路横贯东西。 额尔古纳,蒙语里的意思是“吉祥美丽”。许多白俄哥萨克更是深有感触,他们相中了这块美丽而富饶的土地,但是他们并非乐不思蜀、不愿意离开,每天看着那面三色旗日升日落,思念着故国。 
额尔古纳的白俄成员大都是由哥萨克人组成的。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远在顿河流域的哥萨克怎么跑到了遥远的额尔古纳呢?其实哥萨克的进入,不完全是因为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哥萨克是沙皇俄国向中亚、西伯利亚和我国东北进行侵略扩张的急先锋,参加了从18世纪到20世纪前半期俄国和苏联的所有战争,尤其随着苏联的建立,本来属于非政治性的哥萨克群体就政治性地逃离红色政权,来到了东北,成为“白俄”。进入东北的哥萨克在额尔古纳河流域的人数最多。 1918年,额尔古纳有19个俄罗斯民族居民点,1855户计一万余人,绝大多数哥萨克住在额尔古纳的三河地区。在伪满洲国时期,三河地区属于兴安北省的额尔古纳左旗,有8000名哥萨克人。
和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一样,流亡中国的白俄哥萨克势力对于骏马的热爱更是异乎寻常。三河马高大俊美、气质高贵、飞奔神速。优良的骏马和哥萨克骑手相得益彰,哥萨克人从小就骑在这种宝马良驹身上纵横驰骋,因此我们看到带有三色旗的照片里有哥萨克小骑手出场。  
海拉尔特务机关受命于关东军特务机关情报部,总部设在哈尔滨,各地设有14个支部,海拉尔成了其中的重中之重。 从1936年开始,日本侵略者着手组建白俄谋略部队,共有三支特种部队,这些部队对外统称为“浅野部队”,一支驻防在“第二松花江”,以日本人部队长浅野大佐的姓名命名为“浅野部队”;驻海拉尔这支以部队长别什果夫上校的姓氏命名为“别什果夫部队”,始称“兴安北省警务厅警察警备队预备队”。 从苏联逃亡东北的俄罗斯人

从苏联逃亡东北的俄罗斯人

从苏联逃亡东北的俄罗斯人

1945年8月,苏联百万大军闪击关东军,一路摧枯拉朽。日军依仗的海拉尔西山军事要塞也被攻陷。苏联军队对在东北的俄罗斯侨民展开了大清洗,收缴三色旗,持有三色旗者严惩不贷,三色旗从此在中国销声匿迹。
1991年苏联解体,红旗落地,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改称为俄罗斯联邦,随后再次采用白、蓝、红三色旗为国旗。  
战争远去,和平到来。而今,俄罗斯在中国的大使馆和沈阳领事馆也都纷纷挂起三色旗。三色旗作为中俄两国友好使者的象征,第一次如此光明磊落地矗立在中国的土地上。  



王锦思,又名TA、小蜂、一开,常说“德语”(家乡吉林德惠语言),文化传媒行业,多家门户网站博主,出版著作多部,相关文章报道见诸于中美日韩等国家地区,首倡九一八全国鸣警报。收藏照片史料、孔子儒学、中外交流、名家匾额等,合作筹建东北亚国际交流博物馆、万国博物馆等。jinsiwang@126.com 
话题:



0

推荐

王锦思

王锦思

1138篇文章 264天前更新

王锦思,又名TA、小蜂、一开,吉林德惠人,定居北京,北京大学媒介专业研究生学历。粗通英语,懵懂日语,精通德语(家乡德惠语言)。收藏中国各地各种史料和日本侵华罪证、中日友好交流史料,首倡九一八全国鸣警报、国家级公祭英烈和死难同胞、朝鲜半岛暨世界和平签名。 专著《日本行,中国更行》、《超越日本》、《发现抗战》,中日港三地出版《活动家的证言》。 jinsiwang@126.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