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中国志愿者向美领馆赠送追思飞虎队纪念牌

 

美国当地时间5月7日下午,正在美国访问的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会见了飞虎队老兵,二战期间美国志愿援华“飞虎队”成员杰·温雅德和“飞虎队”指挥官陈纳德将军的外孙女尼尔·凯乐威。70年前,美国派出“飞虎队”支援中国抗战,期间中美共有1500多名飞行员牺牲。

“向老兵敬礼!”梁光烈抬起右手,郑重地行军礼。 “Yes Sir!(是,长官)”,88岁的“飞虎队”老兵杰·温雅德庄重回礼。

梁光烈指出,“飞虎队”与中国军民一道抗击日本侵略者,证明中美两国友好交往开始得很早,也有很多成功合作,而对于曾经帮助中国的美国人民,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中美两国关系的良好发展不仅需要两国政府的努力,也需要两国人民的积极参与。希望两国人民携起手来,为中美两国关系的积极发展而努力。

作为“飞虎队”成员,杰·温雅德于1944年7月至1945年2月先后在中国、缅甸、印度执行作战任务,曾在驼峰航线执行过87次飞行任务,现任美国驼峰航线飞行协会主席。他说,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非常感谢中国朋友的一片盛情,也希望今后美中关系发展良好。

尼尔·凯乐威说,在二战期间,美中两国曾共同抗日。我的外祖父热爱中国。我对于中国人民仍然牢记那段历史非常感动,那段历史对美中两国非常重要。她祝愿梁光烈此访取得圆满成功。

这则消息,引发了一位中国老人的无限情思。

中华唐鸿胪井刻石研究会终身会长,72岁的王仁富教授早在4月5日清明节期间,就在成都设计制作了追思飞虎队的纪念牌,想送交成都美领馆,请他们转达他对飞虎队的一份敬意。但是,旅途匆匆,他经由广州,到达海南,4月17日在海南大学法学院做了一次唐鸿胪井刻石的讲学,24日到北京,现任会长黄明超到北京站迎接他,两位会长见面后,立即筹划计议许久的志愿者聚会,4月29日聚会在京华名苑东直门内大街9号梁启超女儿的“上院”召开,1998年的志愿者王仁富、关  瀛、张玉文、邢炎杰应邀到会,会议由黄明超会长主持,王锦思,丁元利,崔延山,陈  平,许海涛,日本青年学者大泽美佳等出席,原定邀请的张海燕、王彼得、邹  宏,周玉蓉,张  涛,俄罗斯青年学者(俄)科洛索夫·大卫·弗拉迪米洛维奇因故缺席。会后王锦思在博客上发了会议报道。4月29日王仁富教授返回白城。

旅途匆匆,他清明节在成都设计制作的追思飞虎队的纪念牌,没有来得及送交,一直带在他的身边,随他回到了白城。

 

 

梁光烈会见飞虎队老兵的消息,再一次的勾起王仁富对飞虎队的情思,他援笔写了一封给美领馆的信。

 

尊敬的大使先生:

    您好!

    我是中国东北一位退休的教授,唐鸿胪井刻石研究学者,今年72岁。

我想拜托你们,把我设计制作的追思飞虎队的纪念牌,转交给“中、缅、印战区驼峰飞行员协会”主席 杰·温雅德先生,表达我对于飞虎队员、他们的家人和后代的一份诚挚的敬意。

当年飞虎队员和中国、缅甸、印度的军民一起浴血奋战的时候,我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后来,我长大了上学了,知道了飞虎队的故事,在我的心里就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敬意,他们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我知道我所享受的生活里,有他们的一份牺牲、功劳和贡献。后来我知道飞虎队的传奇越来越多,心里对这段历史的感激就越积越多,每当看到中美飞行员可贵的战后重逢互访的报道,心里就更加激动,为他们老朋友的见面而兴奋不己。中国有句唐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几次想写封信给他们,表达我的祝福。

我是中国唐鸿胪井刻石研究学者,我们志愿者没有忘记唐代册封渤海的鸿胪卿崔,1300年后还在纪念他。同样,我们也没有忘记飞虎队的群英,我们也会永远地纪念他们。

现在,我都72岁了。我要在我苍龙迟暮年的晚年,说出我内心埋藏了一生的情意。用我在中国清明节时写的一首诗:“清明祭扫陵,怀念飞虎鹰。驼峰生死路,英雄并肩行。”表达我对飞虎队永远的敬意。

谢谢!顺致最良好的祝愿!

                      中国唐鸿胪井刻石研究会 终身会长  王仁富

                                2012年5月7日于中国东北白城

 

5月 x 日,受王仁富教授的委托,黄明超会长赴沈阳美领馆,完成了72岁中国老人的心愿。

美领馆的xxx  先生接待了黄明超先生,对王仁富教授对飞虎队追思纪念的举动表示感谢。中国志愿者向美领馆赠送追思飞虎队纪念牌

话题:



0

推荐

王锦思

王锦思

1138篇文章 264天前更新

王锦思,又名TA、小蜂、一开,吉林德惠人,定居北京,北京大学媒介专业研究生学历。粗通英语,懵懂日语,精通德语(家乡德惠语言)。收藏中国各地各种史料和日本侵华罪证、中日友好交流史料,首倡九一八全国鸣警报、国家级公祭英烈和死难同胞、朝鲜半岛暨世界和平签名。 专著《日本行,中国更行》、《超越日本》、《发现抗战》,中日港三地出版《活动家的证言》。 jinsiwang@126.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