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环球时报约稿:日本“开拓团”的在华历程
    

王锦思

 

  编者按:黑龙江方正县花巨资为日本“开拓团”建碑一事,引发广泛质疑。之后,该县又被爆规定“街头牌匾必须标有日文”。这一切有个背景是:方正县在打造东北旅日侨乡,该县居住在海外的华人华侨中,在日本的最多。事实上,作为日本对华移民侵略的工具,“开拓团”侵占中国土地,协助日军维持治安,参与镇压抗日武装,诚然,他们中很多人是日本对华战争的牺牲品,但这些人的悲惨经历无需中国人专门立碑纪念。

 

 

  日出炉“百万户移民”国策

 

  所谓“开拓团”,实际上就是日本迁往中国的移民,也称“垦殖团”。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为在东北对抗俄国,创造“以主制客”的有利态势,提出必须“以移民为要务”,在10年内“向满洲移民50万”。但由于资金匮乏、经营不善以及中国方面的反对和抵制,日本的“试点移民”宣告失败。截至1931 年,日本在中国东北真正有组织有计划的移民不足千人。但这仅仅是个开始。

  1933年夏,完达山西麓平原上出现了一伙“东洋”武装,他们在当地安营扎寨并取名“弥荣村”。这是东北沦陷后,日本移来的第一批军事化“屯垦军”。“弥荣村”也是日本“武装移民”的第一个实验地。“弥荣村”开拓团多由乡军人组成,他们先在日本国内的训练所接受军事、农业和其他技能训练,然后来到中国。“武装移民”除了“维持治安”,协助关东军镇压抗日武装力量外,还具有积累移民经验的试验性质。到1936年9月,日本前后“武装移民”5次,输送移民2785户。

  日本当局经过3次“武装移民” 后,认为“农民的大量移殖是可能的”,而且“必须从现在起就切实着手”。关东军也认为时机成熟,于是在1934年11月26日召开“第一次移民会议”。与此同时,日本在中国东北成立“满洲拓殖株式会社”,在日本国内设立移民宣传机构“满洲移民协会”。

  1936年,“二·二六”兵变事件发生后,日本军部的政治地位迅速提高,关东军借机召开“第二次移民会议”,讨论通过了《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案》。同年8月25日,广田内阁正式宣布:日本向中国东北“二十年移民百万户”,即“向满洲输送内地农业移民,以大致二十年迁入约百万户500万人为目标”。这一政策成为广田内阁“七大国策” 之一。为掩盖这一政策的侵略本质,1939年12月,日本“要求”伪“满洲国”政府将其列为“满洲国”的“三大国策”之一,变成“满洲国”的自愿政策。

  “开拓团”参与侵华战争

  从1936年到1945年,大批日本农业贫民拥入中国东北,其间,日本组织了共计14批次、总数7万户约20万人的集团式开拓移民团。日本为鼓励移民东北曾大肆宣传:“前进前进,满洲的幸福新天地,灿烂的八千公里国境线”。日本当局还号召“开拓民”“继承几十年来崇高的牺牲者及前辈们努力的成果,成为我大和民族向大陆发展的先驱和帝国的基石”。

  日本贫民来华后,按照团的编制定居,土地多从中国农民手中强征强买,或以极低廉的价格强迫收购,从而致使500万中国农民失去土地,四处流离或在日本组建的1.2万多个“集团部落”中忍饥受寒,其间冻饿而死的人无法计数。

  另外,日本在东北全面探查矿产资源储备状况,还鼓励种植鸦片,总共种植鸦片7545万亩,东北3000万人口中,有900万人吸鸦片。这一切,“开拓团”难辞其咎。太平洋战争后期,日本资源供应紧张,东北的粮食、矿产被大肆掠夺,“开拓团”也都参与其中。

  尽管日本为掩盖移民政策的侵略性质,大肆宣扬日本移民为中国东北开发作出了贡献,但日本“百万户移民”的军事性显而易见。日本移民在抗日游击区和中苏、中蒙边境的密集配置,不仅给抗日联军带来严重困难,也对苏联构成强大威胁。特别是“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军”,在年龄结构和分布地区上军事色彩更为浓厚。 “百万户移民”还是关东军的后备兵源,其中“青少年移民”在3年训练结束后,绝大部分充军,成为炮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把“一般移民团中凡有战斗力的男人全部动员入伍”,到1943年,“一般移民团三四十户的部落里,只剩下四五名老弱病残的男人”。

  在东北抗战史和日本自己的史料中,也都大量记载了“开拓团”袭击、杀害抗日军民的血腥事实。抗联老战士李敏说:“日本开拓团是拥有武装的军事组织,我就与日本开拓团进行过无数次战斗。”

  老弱病残被遗弃

  1945年8月,战争终于结束,但对于没来得及逃走的日本移民来说,苦难的历程并未结束。据日本方面记载,日本投降后,在东北的155万日本平民中,有 17.6万人死亡,“开拓团”死亡45%。例如在奔赴长春的30963个日本人中,由于瘟疫、饥饿、袭击等原因,死亡率达28%。吉林省扶余县“开拓团” 临走前打死几个偷盗者,被几千人团团围住殴打,最后集体自焚。在哈尔滨方正县,约1.5万开拓团民集结在此,但因长途跋涉、传染病流行,死亡者超过 5000人。1963年,这5000具尸骨被方正人收集起来,合葬在今方正地区日本人公墓。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被殖民者和“开拓团”伤害过的中国人表现出了善良和宽容。在吉林德惠,有“开拓团”人员砍杀老弱病残者,准备一起死掉。闻讯赶来的当地农民急忙劝止,这才使得他们得救。另据《日本人记忆中的二战》一书记载,一名叫永岛重俊的日本人40年后还动情地回忆说,1945年9月21日,在吉林通化,面对疯狂扑来的当地袭击者,七八个善良的中国人拿着木棍,守护着一个躺在病榻上的日本老妇人,最后把她抬上火车。“那些中国人,在一片自己同胞的骂声中,沉静地抬着一名日本老妇人。”

 

 

 

 

 

谴责立碑!!!——抗联老战士李敏,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英烈后代声明   http://blog.163.com/jinsiwang@126/blog/static/1390210112011721810471/?blog

 
  为日本"开拓团"立碑哭错了坟头 王锦思 http://blog.163.com/jinsiwang@126/blog/static/1390210112011714922835/

 

人民网:黑龙江省方正县近日将就为日本开拓团立碑事件发表公开回应http://society.people.com.cn/GB/86800/15309237.html

 

 

 

反对为日本开拓团建立纪念碑的抗联老战士、抗联牺牲将士后代和部分专家学者名单:

 88岁抗联老战士、原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   李敏

军旅作家、抗联史专家、赵尚志头骨发现者  姜宝才

 “九一八”全国鸣警报首倡者、中日关系观察家  王锦思

著名学者、原解放军报高级编辑  李庚辰

抗日将领杨靖宇嫡孙、吉林省靖宇县县长助理  马继民

抗日将领赵尚志外甥  李龙  李明

抗日英雄赵一曼孙女  陈红陈明

抗联第三路军政委冯仲云子女  冯忆罗 冯松光 

抗联七军军长景乐亭女儿  景菊青

抗联师长陈翰章外甥  鄢全  鄢成

抗联将领张甲洲后代  张佳田  张红妹 张红兵

东北民众抗日救国军总司令、革命烈士罗明星嫡孙  罗雨生

著名导演  习辛(主要作品电视剧《七妹》、《乱世玉缘》等)

中国现代史协会理事  史义军

学者、抗联史专家  安然

资深评论家、诗人  刘兴雨

资深作家、原抚顺战犯管理所警卫部队教导员  李占恒

辽宁社会科学院党史研究所所长、抗战史专家  张洪军

原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抗战史专家  谭译

原黑龙江党史研究室研究员、抗战史专家  赵俊清

黑龙江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  李世龙

黑龙江省绥芬河党史研究室主任  吴林

资深剧作家  王承友

转业军人、专业作家  董太锋

抗联后代  郭永强  张平  陈晓冬  姜英策  夏进军  夏进荣  王晓红 杨惠春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国民族产业学者  张景星

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前秘书长、北加州台湾大学校友会前会长张碚

黑龙江省绥芬河博物馆馆长 于观春

中国现代史研究会会员、黑龙江大庆市公安局民警、《大地作证》作者孙国田

                                 201181

 

 注:此声明由姜宝才统筹,文稿为王锦思、姜宝才等人完成。

 

王锦思,又名TA、小蜂、一开,吉林德惠人,定居北京,北京大学媒介方向研究生学历。粗通英语,懵懂日语,精通德语(家乡德惠语言)。从事文化产业工作,收藏、展览中国各地近代以来文物史料,以及日本、俄罗斯、美国侵略、交流友好史料实物。首倡九一八全国鸣警报、国家级公祭英烈和死难同胞、朝鲜半岛暨世界和平签名。专著《日本行,中国更行》、《超越日本》、《发现抗战》,中日港三地出版《活动家的证言》在各地新华书店和较大书店,淘宝网、孔夫子旧书网、拍拍网等网站。本人不负责销售邮购。jinsiwang@126.com

 

 

 

话题:



0

推荐

王锦思

王锦思

1139篇文章 232天前更新

王锦思,又名TA、小蜂、一开,吉林德惠人,定居北京,北京大学媒介专业研究生学历。粗通英语,懵懂日语,精通德语(家乡德惠语言)。收藏中国各地各种史料和日本侵华罪证、中日友好交流史料,首倡九一八全国鸣警报、国家级公祭英烈和死难同胞、朝鲜半岛暨世界和平签名。 专著《日本行,中国更行》、《超越日本》、《发现抗战》,中日港三地出版《活动家的证言》。 jinsiwang@126.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