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党徽曾用斧头或为了暴力革命鈥斺敱本┩蚬┪锕莸郴掌は渥糁

党徽曾用斧头或为了暴力革命鈥斺敱本┩蚬┪锕莸郴掌は渥糁

党徽曾用斧头或为了暴力革命鈥斺敱本┩蚬┪锕莸郴掌は渥糁

党徽曾用斧头或为了暴力革命鈥斺敱本┩蚬┪锕莸郴掌は渥糁

党徽曾用斧头或为了暴力革命鈥斺敱本┩蚬┪锕莸郴掌は渥糁

党徽曾用斧头或为了暴力革命鈥斺敱本┩蚬┪锕莸郴掌は渥糁

 

建党90周年献礼电影《建党伟业》正式上映,一组海报的党徽不是现在熟悉的“镰刀和锤头”,而是“镰刀和斧头”,一时间引起争议。早期镰刀斧头党徽文物在民间很少见到,一般都珍藏在国家各级博物馆和档案馆中。近日,笔者王锦思来到北京高碑店文化街参观,有幸发现孙文雄先生创办的万国博物馆收藏带有镰刀斧头党徽图案的皮箱,对于研究早期中共党徽历史具有重要价值,的确十分珍贵和罕见。

据媒体报道,电影导演黄建新介绍:“在最早中国共产党的党徽中,就是出现过镰刀和斧头的形象。”导演韩三平也表示:“这款海报也是我们当初特意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还原当初的历史,让观众们看到一个真实的建党过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陈宇研究员撰写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党徽的历史演进》还做出详细解答。孙文雄的皮箱在建党90周年展示给社会各界,的确恰逢其时。

 

王锦思

 

 

那么,镰刀斧头作为党徽是怎么出现的呢?

19217月,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由于有苏联共产党人帮助建党并参会,中共党旗就仿照了左上角加黄色镰刀锤子图案的苏维埃旗帜。锤子象征工人阶级,镰刀象征农民阶级,两者组合,是工农联盟的标志,也是共产党的标志。同时,中国共产党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实际国情出发,在党旗党徽图案设计上曾特意以“斧头”图案代表中国手工业者,以“镰刀”图案代表农民。从19217月到19424月长达21年的时间里,中共中央及各级组织有过多次明确党徽图案为“镰刀斧头”的规定和决议。在这一时间内,就出现了孙文雄万国博物馆的这个皮箱。

万国博物馆馆长孙文雄的皮箱带有镰刀斧头的党徽图案,引起笔者的好奇和惊叹。一个民间收藏家怎么会拥有如此珍贵的文物呢?

孙文雄是个“老北京”,在英国使馆工作了22年,收藏了凝聚“北京记忆”和“万国记忆”的上万件文物,尤其独特的是他收藏了清末、民国时期的美国货、英国货、德国货、法国货、日本货等“万国”器物。尽管部分藏品带有侵略和殖民痕迹,但是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藏品用事实证明,放眼全球,才能找回一个真实的“北京记忆” 和“万国记忆”。孙文雄说,他收藏的目的是为了保存北京历史,也为了北京早日成为“世界城市”,让各国来京人员有种回家的感觉。

由于孙文雄收藏种类众多,就在北京朝阳区高碑店开办了万国博物馆和手炉博物馆,单纯皮箱、钱包等皮具就至少500件,最晚的也是1955年万隆会议的皮箱。弟弟孙文豹知道哥哥有收藏皮具的爱好,1995年前后在北京什刹海旧货市场上偶然发现了这个带有镰刀斧头党徽图案的皮箱,觉得十分罕见,于是高价买到后赠给了哥哥。

孙文雄的这个皮箱,由上等的牛皮缝制,长61公分,宽33公分,高18公分。在皮箱结合部黄铜镀烙的按锁上有“广州朱芳记出品”字样,还有一只展翅翱翔的鹰,皮箱里衬是两方连续的粉黄色的几何花卉图案纹饰。尤其吸引人的是,皮箱正面有压花的早期中国共产党党徽图案,还有一个五角星。值得注意的是,党徽是由镰刀斧头构成,而不是现在人们熟悉的镰刀铁锤。尽管图案不是十分很规范,好像颠倒了,但是党徽图案清晰可辨。皮箱经历至少八十多年岁月的洗礼,加上不同时代收藏者的把玩爱抚,氧化后的皮壳包浆光泽显得自然美观,十分古旧、考究、诱人,一眼望去就是珍贵文物。

笔者王锦思根据以上要素分析,皮箱应该是广州生产的,数量不是很多。考虑到时代特点和革命年代的艰苦危险性,这个皮箱可能是为1923年中共三大准备、国共合作、创建黄埔军校到1927年国共分裂、广州起义这四年之际出品的。

这一期间,国共合作主要在广州进行,比如在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下,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36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来自全国各地及莫斯科的代表近40人出席大会,商讨决定全国420名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由此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并掀开了中国大革命的序幕。此后,国共两党共建黄埔军校,毛泽东还主办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加入国民党,参加大会。因此极有可能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活跃在广州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不排除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从“广州朱芳记”皮具店定制了少量的带有中国共产党党徽的皮箱,作为中共党员显著标志和办公用品,供自己公开从容使用。

也许有人会问,在国共分裂、长征途中和日本侵占这种白色恐怖之下,中国共产党也使用斧头党徽,难道不能在广州生产这个皮箱吗?

笔者的回答是,当中国共产党不能在广州公开合法活动之下,“广州朱芳记”皮具店不可能大张旗鼓,或者悄悄生产出品带有共产党党徽的高档皮箱;而中国共产党在极度艰苦的危险革命环境中,也没必要,更不可能秘密在广州定制这种高档皮箱供自己使用。

为什么党徽曾使用斧头而不是锤子?普遍观点是,由于中国是个传统的农业国和手工业国,斧子是必要工具。在一定历史时期的中国,斧头显然比锤子更具有使用价值和普遍意义。

笔者王锦思进一步分析,毛泽东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同样,在相比于国民党和列强军阀十分弱小的情况下,斧子在热兵器时代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是基本的武器象征,满足夺取政权的暴力需要。而要夺取政权,建立新中国,斧子对于缺乏枪杆子的早期中国共产党来说不可或缺,寓意中国共产党要用简单武器和暴力形式实现革命胜利的决心。在当时,斧子可以劈柴,也可以作为工农武装基本的暴力工具,劈向黑暗、劈向剥削,劈向万恶的旧世界,因此斧头这种中国不同于苏联的使用工具才成为党徽上的图案。

事实可以为证。毛泽东对于暴力革命夺取政权情有独钟。19222月中旬,毛泽东最早把镰刀斧头为内容的红旗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旗帜。192526号,毛泽东以养病为名,携全家从上海同到韶山,建立了韶山第一个共产党支部。由在安源入党的毛福轩任支部书记,把庞叔侃、李耿候、钟志申、毛新枚介绍入党。毛泽东亲自带领他们在毛家老屋的台上举行宣誓仪式。仪式很郑重,墙上挂了镰刀斧头红旗,挂上从一本书的封面上剪下来的马克思的半身像。

19263月,毛泽东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指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和动力,分清了敌我友,解决了革命的首要问题。在毛泽东的亲自领导下,湖南农民运动一枝独秀,给共产党领导农民革命提供了难得的宝贵经验。但是四一二屠杀、马日事变,共产党人被逼上了绝路。怎么办?毛泽东认识到,操起斧子,拿起枪支!

1927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新设计的旗帜用一大块红布制作,旗帜两面的中央各缝着一个黄色的五角星,在五角星的中心位置,画着象征工农的镰刀和斧头,党旗又成为军旗。在斧子类似于锤子的时候,斧子就充分寄托了毛泽东对于暴力夺取政权的情感。

虽然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指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理论正式诞生。但是考虑到斧子作为党徽图案的一部分已经深入共产党员人心,此后就继续使用下去。

19271015日,中共南方局、广东省委联席会议通过《中共广东省委第十四号通告:最近工作纲领》,明确指出:“废除国民革命军的名义,改称工农革命军;废除青天白日旗,改用红旗,以斧、镰为标志。”这是中共党的领导机关第一次作出的关于党旗上有“斧头镰刀”标志的正式决定,基本框定了党旗党徽的轮廓和构成要素。“广州朱芳记”皮具店就也有可能在这种情况制作了这个皮箱,最后辗转曲折,到了现在北京高碑店的孙文雄的万国博物馆。

当然,斧子一般是木匠、伐木工、消防员使用的工具,亦即主要是手工业者的工具,与大工业的联系不多;而锤子,除了城乡间的小铁铺多使用外,更多的是大工业中的工人所使用,如钳工、扳金工、锻工等产业工人都离不开锤子。也就是说,斧子是手工业的象征物,而锤子是大工业的象征物,斧子和锤子所代表的生产力水平是不一样的,锤子更多地代表着新生的先进生产力。

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而工人阶级是与大工业相联系的,所以,共产党的党徽采用“镰刀锤头”做标志,才是最合适的。这不单纯是一个名称问题,而是涉及到对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和性质的理解问题,更涉及到对“共产党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这个命题的理解问题。同时,由于受苏联国旗的影响,中共党旗党徽上的图案既出现过“镰刀斧头”,也出现过“镰刀锤头”。在战争年代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党旗党徽图案一直处在变动的、不规范的状态中。

1927年,毛泽东亲自发动领导了秋收起义,坚决地走上了武装革命的道路。毛泽东不但主张暴力革命,而且实践着他作出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论断。后来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都是在毛泽东暴力革命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可以说,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其中的贡献也有党徽上的那把虚拟斧头。  

1996921日,党旗党徽终于有了统一规范的标准式样,“党旗党徽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中国共产党党旗为旗面缀有金黄色党徽图案的红旗”,“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

由此可见,孙文雄先生和他的万国博物馆收藏的皮箱十分珍贵,对研究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提供了重要实物依据,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

 

 

王锦思,又名TA、小蜂、一开,吉林德惠人,定居北京,北京大学媒介专业研究生学历。粗通英语,懵懂日语,精通德语(家乡德惠语言)。收藏中国各地各种史料和日本侵华罪证、中日友好交流史料,首倡九一八全国鸣警报、国家级公祭英烈和死难同胞、朝鲜半岛暨世界和平签名。 专著《日本行,中国更行》、《超越日本》、《发现抗战》,中日港三地出版《活动家的证言》。 jinsiwang@126.com

 

 

话题:



0

推荐

王锦思

王锦思

1138篇文章 264天前更新

王锦思,又名TA、小蜂、一开,吉林德惠人,定居北京,北京大学媒介专业研究生学历。粗通英语,懵懂日语,精通德语(家乡德惠语言)。收藏中国各地各种史料和日本侵华罪证、中日友好交流史料,首倡九一八全国鸣警报、国家级公祭英烈和死难同胞、朝鲜半岛暨世界和平签名。 专著《日本行,中国更行》、《超越日本》、《发现抗战》,中日港三地出版《活动家的证言》。 jinsiwang@126.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