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如果鲁迅活到2011

 

王锦思

 

4月11日,去八宝山送别周海婴。

笔者王锦思去年到过鲁迅的家——现在的北京鲁迅博物馆,70多年前鲁迅在这里居住。在朋友引荐下,见到鲁迅的孙女女婿,一个日本人,长得很像藤野先生。我当时想去看望周海婴,对方告诉我稍等。一个稍等,半年多过去了。前天噩耗传来,周海婴在北京辞世,我的愿望落空了。

鲁迅的儿子周海婴没了,切身感受到鲁迅思想和生活的那个人没了,再次让我们体验到生命轮回的交替瞬间和顿灭无情。我们不妨唯心主义地假设一回,如果鲁迅活到2011,中国该会怎样,鲁迅该会怎样。离鲁迅越远,鲁迅越近,鲁迅的思想就越近。这是我们浮躁、沉疴的社会面临诸多问题难以破解的无奈。因此,才不断有人假设鲁迅活到现在,包括我。

毛泽东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 两个中国最伟大的人物从没有见过面。其实最硬的骨头鲁迅遇到最有权力的毛泽东不完全是个伪命题,那将合奏出中国多么雄浑壮美的乐章呀,许多人都这样期许。不过,周海婴《鲁迅与我七十年》记述,1957年,有人向毛主席提一个大胆的设想,鲁迅活着会怎样。毛主席说,要么是关在牢里还要写,要么是识大体不做声。

茅塞顿开,答案出来了。要是鲁迅大体不作声,毫无疑问将成为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中国社科院院长,全国人大或全国政协主要负责人,哪怕是副的。要是作声也只说国学不谈现实,鲁迅将成为《百家讲坛》收视率老大,因为现在有那么几个三流的所谓大学教授,出名之后也都摇头患脑的之乎者也,出没于各种场合圈地挣钱。但是这样的鲁迅不是我们的期许,我们希望看到的是《藤野先生》里的鲁迅,《药》里的鲁迅,《纪念 刘和珍君》里的鲁迅。

1957年反右到1966年开始的十年文革,假设鲁迅能够身体允许,并且躲过浩劫,显然,2011年的鲁迅已是130岁高龄,世界第一长寿老人。假设还能够鹤发童颜、清瘦身体,我想,鲁迅将依然保持战斗的姿态,发出呐喊,奋力向这个社会中的不和谐投去匕首和标枪。 

显然,对于2011年的鲁迅而言,儿子的离去,是个重大打击。重新翻看日记,鲁迅看到70多年前对儿子的描述,往往历历在目,天伦细节近在眼前。而对后来的周海婴,他也应该甚感满意。鲁迅在遗嘱中“希望后代万不可做空头文学家”,这一教诲始终贯穿于周海婴的一生。他不愿意在父亲的光环下生活,依然喜欢默默无闻、淡泊名利地工作与生活。联想到某些文二代富二代官二代,依仗老子“李刚”,天然享受各种特权,甚至危害一方。而周海婴不做空头文学家,一生研究无线电何其难能可贵。

鲁迅民国时期也经常文章被删改,报社开天窗。到了新中国,《鲁迅回忆录》初版于上世纪五十年代,里面有很多违背鲁迅本意的删除和修改。建国62年,酝酿中的36卷、1500万字、囊括鲁迅和许广平全部作品的《鲁迅大全集》设想以编年体方式,全面、客观,不带任何政治色彩和时代印迹地出版,然而由于各种审查、市场等原因,至今没有付梓。2011年的鲁迅对此也无可奈何,只能破帽遮颜过闹市,横眉冷对千夫指。

鲁迅取悦于劳苦大众,但是不会让反日者们喜欢。针对日本地震,鲁迅也会欢欣鼓舞吗?也会幸灾乐祸吗?肯定不会。九一八后,反日情绪高涨,在拒买日货、焚烧日店的形势下,鲁迅说:“在这排日声中,我敢坚决的向中国的青年进一个忠告,就是:日本人是很有值得我们效法之处的。”“即使排斥日本的全部,它那认真的精神这种药,也还是不得不买的。”“日本人可谓我们的模范。”

鲁迅说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中国人,遗嘱竟然是告诉妻子许广平:“别人允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可见鲁迅被他的同胞骗怕了。鲁迅在弥留之际还说:“我怀念日本,那些日本人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气质,我是羡慕日本人这一点的。中国人没有这种气质。”正是对国人的极度失望,鲁迅才在最不应该夸日本人的时候说出这番话来。或许鲁迅看走眼了,日本侵华酿成巨大灾难。但是鲁迅对于日本灾民的同情是有的,对于1923年日本地震,鲁迅捐款,有九一八事变发生,鲁迅也说不后悔。是非曲直,各有判断。

笔者王锦思发现,鲁迅用""文把中国人的劣根性砸个稀哩哗啦,但并没有稀巴烂。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门口有鲁迅先生的头像,铁板堆砌焊接,极富棱角,正是他个人性格和精神的写照。任何最自以为是的猥琐国人在他的笔下都原形顿显,任何小人至今都逃不出先生的笔力打击范围。因为我们存在问题,才不断向鲁迅求助,幻想一个瘦小枯干的老人挺身而出,希望鲁迅菩萨一样地庇佑我们继续向前。这是当代人的懦弱、逃避和阿Q。鲁迅都会看不起我们,但是他也会俯首甘为孺子牛,可是,你,我,他,忍心吗?

如果鲁迅活到2011



话题:



0

推荐

王锦思

王锦思

1139篇文章 232天前更新

王锦思,又名TA、小蜂、一开,吉林德惠人,定居北京,北京大学媒介专业研究生学历。粗通英语,懵懂日语,精通德语(家乡德惠语言)。收藏中国各地各种史料和日本侵华罪证、中日友好交流史料,首倡九一八全国鸣警报、国家级公祭英烈和死难同胞、朝鲜半岛暨世界和平签名。 专著《日本行,中国更行》、《超越日本》、《发现抗战》,中日港三地出版《活动家的证言》。 jinsiwang@126.com

文章